廷杖初收谴诏来,国家元气久摧颓。
不须苦说茄花酷,璁萼当年是祸胎。

【注释】

①“廷杖”:指在朝廷之上用杖责罚。②谴诏:特旨下罪人狱。

③元气:指国家的生命力,国家的力量。④苦说:极力诉说。茄花:一种花卉名。⑤璁萼:指唐玄宗时杨国忠兄弟杨钊、杨慎等权臣。

【译文】

朝廷杖刑刚刚解除,皇帝的谴责诏书又来了;国家元气久已摧颓,不必苦苦诉说茄花酷热,当年杨国忠兄弟是祸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被谪居广西时所作,当时他正流寓桂林。诗以咏史为题,但并不是一般的咏古,而是通过咏古来抒发对朝政的不满,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前两句是写自己被贬的原因和朝廷的态度。“廷杖初收”,“廷杖”是指皇帝亲自审理大案时所施用的杖刑。因“廷杖”而获罪者很多,所以诗人用“初收”二字表明这是一次比较罕见的赦免。接着,诗人便把目光投向了皇帝身上:“谴诏来”,即皇帝下了特旨,要他回京受审或处治。这一句中,“来”字用得很妙,它既表明了皇帝的态度,又暗示了自己对朝廷怀有不满的情绪。紧接着,诗人又进一步写道:“国家元气久摧颓。”这句中的“元气”一词,历来被视为国家强盛的象征,而“久摧颓”则表示国家已处于衰败的境地。这两句话连在一起,既点明了本篇的主题,同时又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

后两句则是诗人借咏史之机,抒发自己的政治主张。诗人指出,“不须苦说茄花酷”,是因为“茄花”并非什么好东西,而是“苦味之物”。这里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暗示朝廷的大臣们都是些“苦味之物”,他们的所作所为只会给国家带来灾难,而不是好处。接着他又说,当年杨国忠兄弟就是祸根,他们是朝廷的祸害。这两句中,诗人运用了历史典故,将现实与历史联系起来,既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又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只有那些正直的人才能够治理国家,而像杨国忠这样的奸佞之徒则只能是国家的祸害。

此诗通过咏史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朝政的不满和自己的政治主张。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能深刻地反映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