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英
登郑州夕阳楼 孤鸿向何处,身世自悠悠 1. 诗作鉴赏 - 《夕阳楼》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其情感深沉且意境开阔 -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诗人的愁绪与哲思 - 通过对比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揭示了人生无常与世事沧桑 2. 历史背景 - 夕阳楼位于郑州,是郑州刺史萧澣重建的古建筑 - 历史上多次经历战乱与变迁,夕阳楼见证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 - 该地不仅是观光胜地,也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
为伯卿题山水障子 诗句一: 眼中无丹青,句妙山水障。 译文: 虽然眼中没有画中的色彩,但诗句却妙笔生花,描绘出了山水的屏障。 注释: 丹青:指绘画用的颜料。 屏障:这里指山水画。 赏析: 此诗开篇即表达了作者对于绘画艺术的理解,他认为绘画虽不能像丹青一样色彩斑斓,但是通过精妙的笔墨,可以展现出山水的意境。这种观点体现了作者对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 诗句二: 可惜杜少陵,不见黄公望。 译文:
晚天凉意逗帘波,行饭前除绿绽莎。 晚天凉风轻轻吹动纱窗,在饭前除草的草地上,绿茵茵的莎草已经盛开。 忽觉暗香侵袂下,西风吹散贝多罗。 忽然间,一股淡淡的香气飘过我的衣袖,西风吹散了贝多罗的香气。 注释: 凉意:凉风 逗帘波:轻拂窗帘的波纹 行饭:吃饭 除:除去 绿绽莎:绿茵茵的莎草 暗香:香气 贝多罗:一种香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晚归途中的情景。晚天凉风轻轻吹动纱窗
【注解】 坌(bèn):山名。方:方形,这里指方形的圭表。石际一泓注:泉水从岩石间涌出,形成一条小溪。漱:洗涤牙齿。徐凝句:徐凝的诗句。 【赏析】 《坌山》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坌山上的泉水,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点明所写之景——坌山。次句写坌山上的水源。“作”,即出现、生成之意。泉水在石间涌出,汇成一泓清水,清澈见底。“亦”,表示肯定的语气词。“成”,生成
【注释】坌:同“奔”。鸡笼山:即鸡足山。在四川西南部与云南、老挝交界处。《元史.地理志》云:“自大理至鸡足,凡三千里。”寒袭:寒风吹袭。曦景:初升的日光。这两句写远眺鸡笼山,被寒风吹袭,雪覆盖。 亭午:中午。添衣:多穿衣服。那堪:哪里经受得住。这两句写天气严寒,中午还穿着衣服,而初升的阳光已经消失。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诗,诗人通过描写冬日里鸡足山的景色来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诗中用“坌”
【注释】坌山:山名。深涧:深邃的山涧,形容环境恶劣。毒雾:指瘴气、瘟疫,这里比喻恶劣的环境或氛围。惨澹:阴暗、昏暗,形容环境恶劣或心情沉重。何人肯来此:谁愿意来这地方?坐石弄潺湲(chán yuán):坐在石头上欣赏溪水潺潺的声音。 译文:毒气弥漫的瘴气从深深的山谷中涌出,整天都在阴森的黑暗中。谁会来这里呢?只有坐在石头上,听着溪水的流淌声。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景诗。诗人通过对山水环境的描写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人日成成山司马招同解辛圃文燧王亮斋周立斋大本三明府集饮官斋 - “人日”指的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 “成成山”可能指地名或某个特定地点,“司马”可能是指地方官员或文人的别号。 - “解辛圃”、“文燧”和“王亮斋”均为宋代人物,“周立斋”和“大本三明府”可能是另外的文人或官员。 - “集饮官斋”表明这是一次官方组织的聚会,在官府中进行。 2. 四逢人日总晴天
注释: 泉声细腻而安静,山色深远而古老。 真性显露出峥嵘和深邃,幽人静静地不说话。 赏析: 此诗是一首写景诗,通过描写泉水、山峦的宁静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深喜爱和对幽静生活的追求。 首句“泉细静相求”,以“泉细”描绘了泉水的声音,声音细小而悠长,仿佛在寻求什么;“深”字则形容了山峦的深远,让人感受到一种沉静与深远的气息。这两句通过对泉水和山峦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注释: 1. 三十六岛外,置身毗舍耶。 2. 如何图绘里,清梦落云沙。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梦境的诗歌。首句“三十六岛外,置身毗舍耶”,诗人将自己置于三十六座离海遥远、与世隔绝的仙岛之外,置身于毗舍耶国中。这里的毗舍耶国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仙境或理想之地。 第二句“如何图绘里,清梦落云沙”,诗人进一步描述了自己的梦境。在这里,他梦见自己身处图册所描绘的仙境中,但醒来后
注释: 坌山作 - 这首诗的名字,可能指的是在坌山创作或者以坌山为背景的作品。 不到普陀岩-表示没有到达普陀山的岩洞,也就是没有找到普陀。 普门身忽现-表示在没有找到普陀山的情况下,突然发现了普门。 万古海潮音-表示海潮的声音持续了万年,一直传扬到十方。 自此十方遍-表示从此以后,海潮的声音传遍了十方。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一个人在找不到普陀山的情况下,突然发现了普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