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英
这首诗是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送别的场景和心情,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跫然海外喜经过”一句,描绘了送行时的热闹场景。这里的“跫然”是指脚步声,而“海外”则表示远方,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远方听到脚步声,就好像是从海外归来一样,充满了喜悦之情。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脚步声描绘得如同从海外归来一般,形象生动。 “归去其如装薄何”一句,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这里的“归去”指的是回家
【解析】 1. 题干要求赏析,首先理解诗句意思,结合注释分析意境和情感。 (1)“田田复田田”,意思是荷叶茂盛,层层相连。 (2)“清露溅翠盖”,意思是清晨的露水打湿了荷叶。 (3)”倚槛听无声”, “倚槛”是靠在栏杆上的意思,”无声”是形容静默的样子。 (4)“净意潟襟带”, “净意”指清净的内心,”潟襟带”是说像鱼的鳃一样紧贴在身上,形容内心十分平静。 2. 这首诗写的是荷花盛开的景象
正月廿二日余以西旋自海门登舟与解戒予文炯辛圃王亮斋别 薄宦真成汗漫游,重溟以外四经秋。 劳薪谁解轮辕惜,退院难为瓶钵谋。 晨夕素心殊可念,川涂白首尚何求。 年时惯洒临岐泪,几日东风竟放舟。 注释: 正月廿二日:农历正月廿二。 余以西旋:我将要西行。 自海门:从海门登船。海门,在今江苏如皋东,长江口外。 解戒:解除禁令。 予文炯、辛圃王亮斋:指友人。 别:辞别。 薄宦:微官,小官。 真成:完全变成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荷花的特征,从其外形和作用两方面入手,生动地描绘出荷花的风姿,表达赞美之情。首句“月晓风亦清”,写荷叶在月光下、微风中显得特别清新;第二句“容色故娟好”,写荷叶颜色美丽,形态美好。后两句“餐之可忘饥,此花是芝草”是说吃上几片荷花,就可以忘掉饥饿,而荷花又是仙家之物,所以这荷花也像灵芝一样珍贵。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准确而又生动地勾勒出荷花的特点
注释:飞流瀑布从高崖上冲下,多么壮阔;山峰绝险,多么峻峭。 我因此想到谢幼舆,他的志趣在山林中追求已经够多了。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飞流瀑布的壮阔和绝巘的高峻,来抒发自己对谢幼舆志趣的赞美。飞流瀑布喷薄而下,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绝巘高耸入云,宛如插天之柱,令人望而生畏。这两种自然景观,一显瀑布的壮阔,一表山岳的高峻,都是诗人所向往的境界。而谢幼舆的志趣却在山林之中,这又是何等的超脱
七夕 每逢节序感无端,浮宦孤踪鬓欲残。 磨蝎一宫身命厄,牵牛四度海天看。 笙歌下里喧如沸,瓜果中宵语倍欢。 转为情亲动遥思,针楼念否远人寒。 注释: 逢:遇到、碰上。节序:节日和时节。无端:没有理由,无缘无故的意思。 浮宦:浮沉于官场。孤踪:孤独的行踪。鬓欲残:形容年纪已大,头发快要白了。 磨蝎:《易经》中的“卦象”之一,代表困难。身命厄:命运多舛。 牵牛:神话中给织女搭桥的人,这里指牛郎织女
彻夜严风撼树声,海壖北去早寒生。 真成五月披裘客,那更殊方叱驭行。 惫矣岛夷烦力役,寂然里鼓闹征程。 简书于我何相迫,无限衰迟远宦情。 注释: 1. 彻夜严风撼树声:彻夜的猛烈大风刮动着树枝,发出巨大的声响。 2. 海壖北去早寒生:沿着海边向南前行,早晨就感受到了寒冷。 3. 真成五月披裘客:真的成了在五月里还要穿上皮衣的人。 4. 那更殊方叱驭行:更不用说是在远方要驾驭车马了(暗示旅途劳顿)。
秋昼苦热与李槎寄施韨堂坐澹怀轩即事有作 行吟坐啸三间屋,饭罢眠馀一盏茶。 不惯逢迎如隐客,未偿笔墨似逋家。 元之笺疏专门重,白也诗篇浪迹赊。 要与陈人同寂寞,晚风消受贝多花。 注释: 1. 行吟:行走吟诵,指诗人在路上边走边吟。坐啸:坐着长声呼啸,指诗人在室内静坐时发出高远的啸声。三间屋:三间房,这里指诗人的书房。饭罢:吃完饭。眠馀:睡醒后。一盏茶:一杯茶。2. 不惯:不习惯。3. 元之:指李白
家山别去九经霜,岁籥频更拙宦场。 垂橐金无馀陆贾,盈头发已变冯唐。 梅花海外谁传讯,柏叶宵分独举觞。 坐听东风吹欲遍,新年寒谷转春阳。 注释: 1. 家山别去九经霜:离家出走,经历了九次的霜冻,形容长途跋涉的艰辛。 2. 岁籥频更拙宦场:岁月流逝,官场变化无常,意味着仕途坎坷。 3. 垂橐金无馀陆贾:形容自己囊中空空如也,比喻贫穷。 4. 盈头发已变冯唐:形容自己头发已白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诗文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这是对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要求;然后分析关键词,并结合诗句进行赏析。“海门春望”,是诗人在登临海门时所见到的景色;“海门”是地名,这里指海边;“春望”,即春景的眺望,这里指登高远眺所见的春光。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春海长天镜面窥,更凭高处振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