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景英
伯卿官新成奉题,四章师门海外笃情亲,踪迹苔岑合亦真。 司马设官缘武事,将军赐号本文人。 我耽研北清闲甚,君向花南结构新。 博得濠梁相视笑,惠庄至竟远风尘。 注释: - 伯卿官新成:伯卿是作者的朋友或亲戚,他在新的官职上完成了工作。 - 师门海外笃情亲:师门指的是老师或者师傅的家,海外则表示遥远的地方。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 踪迹苔岑合亦真:踪迹和苔岑都是指代人的踪迹和生活环境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诗文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这是对考生信息提取能力的要求;然后分析关键词,并结合诗句进行赏析。“海门春望”,是诗人在登临海门时所见到的景色;“海门”是地名,这里指海边;“春望”,即春景的眺望,这里指登高远眺所见的春光。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春海长天镜面窥,更凭高处振衣宜
【注释】王曲台明府:名不详,明代人。那西林副帅:名不详,明末清初人。李蘧庵司马:名不详,明代人。彰化县:今福建漳州市。斋宴乐:即宴乐。月夜行二十里:诗人在五更天时出发,经过二十里的路程,到达海壖寓舍,已漏下四鼓矣:指诗人已经过了四更,说明诗人走了很长时间。 【赏析】这首诗是写五月十日王曲台明府邀同那西林副帅李蘧庵司马集彰化县斋宴乐月夜行二十里归抵海壖寓舍已漏下四鼓矣的。
注释: 夜坐:夜晚坐着,指诗人晚上在院子里的亭子里。 移榻当轩坐夜分,雨馀露气浸帘纹:把书桌移至庭院中,在月光下坐下来,雨后露气渗透进窗帘上。 度垣萤火微微见,隔牖花香细细闻:透过围墙看到萤火虫微弱的光芒,隔着窗户闻到花香。 世阅大千还泛海,年过半百欲看云:经历了世事沧桑,仍然渴望像仙人一样游历大海;已经年过半百,想要看看云。 无多梦寐天涯滞,华发灯前感易纷:不要过多地沉溺于梦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伯英为祝贺他的好友李伯卿新官上任而作的,全诗共四章。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攒罗画戟与油幢:这里的“攒罗”指的是用丝线编织成的各种花纹或图案,而“画戟”则是指装饰华丽的武器。这里可能是在形容李伯卿的新府邸装饰华丽且有气势,门前摆放着各种精美的饰品。 2. 轩闼重新占此邦:这里的“轩闼”指的是门,“重”表示再次,"占此邦"意味着占据、统治这个地方
盍簪朋酒四筵陈,皎月华镫一夕春。 隔幔箫声吹不绝,卷帘花气坐相亲。 注释:盍(hé)簪:古时男子以簪为礼,表示对朋友的尊重。朋酒:指朋友相聚饮酒。四筵:四次宴席。皎月:明亮的月亮。华镫:华丽的灯笼。一夕春:一夜春意盎然。隔幔:隔着帷幕。箫声:箫管的声音。卷帘:拉开窗帘。坐相亲:坐着相互靠近。 恰逢蒋诩开新径,况有何戡是旧人。 注释:恰逢:恰好遇到。蒋诩:人名,这里指的是一个名叫蒋诩的人。新径
这首诗描述了立春时节的美景。首联写东皇暖艳,苍龙游历,万物复苏;颔联写行处阳春,吹来太簇,云占三素;颈联写冻破重阴,出土牛;尾联写祥序屡逢,咏歌何限。整首诗意境宏大,富有生机
这首诗是伯卿官新成后奉题的四章诗,表达了他对于家乡的思念和对自己官职成就的自豪。 第一句“桐华披拂一亭云”,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色,桐花盛开,亭子周围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鹄对于兹忆卯君”,指的是他回忆起自己的家乡,想起了曾经在家乡生活的日子。卯君是他的一个老朋友,也是他的知己。 第三句“只谓栖皮勤习射”,表达了他对家乡生活的怀念,他认为自己在家乡的生活是勤奋的
汉铜研滴是莘田二丈遗物 曾伴仙人泣露盘,渭城波远墨池宽。 器经沐浴皆前泽,席接威仪亦古欢。 海岳易庵名并重,丹铅点笔气犹寒。 青山知己今埋骨,清泪蟾蜍滴未干。 注释: 1. 汉铜研滴:指古代的一种文房用具,用来研磨墨汁。 2. 莘田二丈:指诗人的好友或亲族,姓莘,字田。 3. 仙人泣露盘:形容墨色深沉,如仙人泪下。 4. 渭城波远:渭城,地名,这里代指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墨色如波,远处更显深邃。
【注释】: 1. 古言国宅即官衙,称意经营宦亦家:古代说,官署就是住宅,在这里可以随意地经营,也可以把它当作自己的家。 2. 万里代云高雁断:形容路途遥远。万里,一作“千里”。代云,一作“天边”。 3. 十年海雨野鸥赊:指海上十年没有下过雨,野鸥在海边漂泊,生活艰难。赊,一作“赊”。 4. 得来清气归兰席:指得到清新的风气,回到兰花的香席上。 5. 取次春风讯楝花:在春风中随意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