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曲
阳春曲 柳带抽春寒气浅,风光晓引春楼怨。 关山行人久不归,鸾瘦舞腰双绶缓。 锦书难寄北征鸿,归飞海燕翻晴空。 芳菲韶景伴愁老,兰苑桃花落照红。 注释: - 柳带抽春寒气浅:柳树抽出新芽,春天的气息也渐渐变暖,但依然带着一丝寒冷。 - 风光晓引春楼怨:早晨的景色让人产生一种哀怨的情绪,可能是因为思念远方的人而感到寂寞。 - 关山行人久不归:在边远的山海关和山脉上,有许多旅人已经长时间没有回家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一首咏物诗。 东风习习吹庭树,知道春权移日驭。 “东风习习”指春天的风轻轻地吹过庭院中的树木,“知道春权移日驭”意为风懂得春天有权改变天空的运行,使太阳从冬日的轨道上移动到春季的轨道上。 青红独解露春心,凝冷无言避春去。 “青红”指的是花朵,特别是桃花和梅花,它们独自绽放在清晨的露水中,展现出春天的气息。“凝冷无言避春去”意味着花朵在寒冷中保持沉默
阳春曲 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色。坊巷晓愔愔,东风断、旧火销处近寒食。少年踪迹。愁暗隔、水南山北。还是宝络雕鞍,被莺声、唤来香陌。 译文: 春天的景色,杏花和梨花交织在一起,仿佛被春风轻轻拂过,染上了淡淡的色彩。小巷里,人们早早醒来,却显得有些安静。此时正是东风将尽的时候,旧年的烟火也渐渐消散,接近寒食节了。在这个时节,少年们四处游走,他们的足迹在山水间穿梭,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
【注释】 1. 阳春曲:古代乐曲名,又名《白雪》、《绿水》等。 2. 颇伤金管遽:颇:很。遽:急速。金管,指笛子。 3. 仍恨:还是。缇光促:缇,同“缇”,一种红色染料。促,短促。 4. 四序:一年四季。 5. 兰苕春又绿:苕:通“苕华”,即苕草,一种植物。 6. 绿绮琴:用美玉制成的琴,这里代指弹琴。 7. 愁弄阳春曲:阳春曲,即《阳春白雪》。 【赏析】 此为一首抒写怀才不遇的抒情小诗
阳春曲 为口莫学阮嗣宗,不言是非非至公。 为手须似朱云辈,折槛英风至今在。 注释:“阮嗣宗”指阮籍,晋代诗人,他常把酒浇愁,纵情饮酒、吟诗,以抒发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的厌恶之情。“不言是非非至公”是说不要像阮籍那样不问是非,而要像东汉时期的朱云那样直言无讳。“朱云折槛”是指西汉时期的朱云上书谏诤,直率地指出皇帝的错误,被皇帝怒斥,并被贬谪到交趾(今越南境内)去服苦役;但朱云仍不改其志
注释: 1. 云母空窗晓烟薄,香昏龙气凝晖阁。 2. 霏霏雾雨杏花天,帘外春威着罗幕。 3. 曲阑伏槛金麒麟,沙苑芳郊连翠茵。 4. 厩马何能啮芳草,路人不敢随流尘。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张炎的《阳春曲》。词的上片写景为主,下片写情为辅,通过描绘一幅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首句“云母空窗晓烟薄,香昏龙气凝晖阁”,描写了一幅清晨的画面,云母色的窗户,薄如烟雾的朝霞
注释: 阳春曲:即《阳春白雪》,古代琴曲名。 愁见唱阳春,令人离肠结:看到别人弹奏《阳春白雪》的曲子,让人感到十分悲伤和忧愁。 郎去未归家,柳自飘香雪:你离开还没有回家,柳树自己飘着像雪花一样的香气。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别离之苦的诗词。首句“愁见唱阳春”直接点明主题——愁,而这种愁并非因为别的,而是因为你离开还未归来,使得我无法和你共度美好时光。第二句“令郎去未归家”
【注释】芣苡:即车前子,一种野菜。含桃:樱桃。百舌:鸟名。摇荡:动摇、摆动。摇荡:动摇、摆动。 【赏析】这首诗写春日的景色。首二句写花木,以车前子和樱桃比喻。三句写春天,用“自摇荡”来形容春心。四句写鸟鸣,以百舌为喻,形容其叫声之多。全诗语言朴素,意境优美,富有韵味
绮罗丛,芳菲节,春到梦中乡国。凝澹画楼人,行云断、翠袖重倚暮寒恻。几年相忆、曾醉踏、凤城灯夕。谁念系月黏花,仗东风、总愁无力。怅流水钿车,繁华地。 空冷落、珠尘绮席。天涯伤春不见,剪梅枝、怨寄遥驿。凭阑对此叹息。更泪尽、离亭残笛。看归雁、更带冥冥雨,西山自碧
晚来风,朝来雨,心事问春谁托。一坞雪垂垂,西崦路、梦地经惯被花觉。暝寒犹恶。看未足、野桥疏萼。须信旧识青山,胜伤春、等闲篱落。 记歌绕珍丛,行云暮。曾倚竹、空怜翠薄。而今遗芳独坐,怨书期、诉与辽鹤。扁舟奈有素约。怕笛里、江城萧索。待扶醉、满把东风影,沈沈夜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