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嵲
``` 山边幽路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 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 注释: 1. 山边幽路水边村: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村景象,山路蜿蜒,水边村庄静谧。 2. 曾被疏花断客魂:曾经在疏落的花瓣下,我的灵魂仿佛被阻断。 3. 犹恨东风无意思:仍然感到遗憾,东风没有带来好天气。 4. 更吹烟雨暗黄昏:更加猛烈的风雨让天色变得昏暗,黄昏时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不御铅华着素衣,玉奴风调似清姿。 何郎不作凌风句,幻出江南烟雨时。 解析: - 不御铅华着素衣:这句话描绘了一幅画面,诗人身着朴素的衣裳,不施脂粉,表现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气质。 - 玉奴风调似清姿:这里的“玉奴”指代诗人自己,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如玉般温润、清雅的形象和气质。 - 何郎不作凌风句:何郎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何逊,这句诗可能是在以古人自比,表达自己不追求高蹈脱俗的风格。 -
注释: 山溪崎岖雾气弥漫,瘦长的竹笋刚刚从岩石缝隙中钻出。 仔细回想走过的路径,记得那时南山上是晴朗的天气。 赏析: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首句“山溪荦确雾冥冥”,通过描述山间的溪流、石缝中的瘦竹和弥漫的雾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寂静的氛围。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孤独。 次句“瘦笋初从石罅生”
解析: 南枝昨夜雪初干,瘦质临风乱蕊繁。 忆向溪桥曾驻马,却疑浑是雾中看。 译文: 昨天晚上的雪刚刚融化,梅枝上梅花盛开,枝条瘦弱而坚韧,迎风摇曳,花瓣凌乱繁多。我曾在溪桥上驻足观看,仿佛是在雾中观赏。 注解: - 面皮如铁惯风霜:形容梅花坚韧不屈,像铁一样坚强,经受住风霜的考验。 - 焉肯托根桃李场:表示梅花不愿意成为桃树和李树,即不愿依附于这些树木生存。 - 转首江南春似海
墨梅四首(其三) 化工着意作幽花,疑是来从阿母家。 寂寞沙村烟雨里,如看竹外一枝斜。 注释: 化工:指自然界的造化,这里指自然形成的梅花。 着意:用心、精心地。 幽花:幽雅的花。 阿母:母亲的代称。 沙村:荒凉的村庄。 烟雨里:在细雨蒙蒙的环境下。 如看:好像看见。 竹外一枝斜:形容梅花生长在竹林外面,枝条倾斜。 译文: 大自然精心造就的幽雅花朵,仿佛是从阿娘的家中飘落出来。 荒凉的沙村中
诗句:黄帘绿幕护轻寒,犹忆当年叩画栏。 译文: 黄绿色的帘幕轻轻环绕在周围,守护着寒冷的空气,让我怀念起过去曾经敲过画栏的日子。 注释: 黄帘和绿幕,这里可能描绘了一幅画面,黄色的帘幕,绿色的背景,形成了一种温暖而安静的环境。保护轻寒,这里的“轻寒”指的是冬天的微寒,可能是天气寒冷的季节。犹忆当年叩画栏,回忆过去,回忆起曾经在画中寻找美景的情景,叩画栏是形容作者对画作的喜爱,喜欢在画中寻找美
绝句 日炙樱桃已半红,更薰花气满襟风。 路傍谒舍蹲遗兽,应有荒坟在麦中。 注释 - 日炙樱桃已半红:描述太阳照射下,樱桃的颜色已经呈现出一半红润,暗示了夏日的热烈和时间的流逝。 - 更薰花气满襟风:形容随着风吹来的是淡淡的花香,使得衣襟也充满了香气,增添了一种诗意的氛围。 - 路傍谒舍蹲遗兽:描述了诗人在路边看到一座客店,并且看到了门前蹲着的石兽,可能与这座客店有关。 - 应有荒坟在麦中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金山寺,与道人相别后,打算卜筑穹岩山中以终余年,但后来没有实现,于是写了三绝句赠与友人。首首绝句皆为五言诗,第一首题为“行道”,第二首题曰“宿焦山”,第三首题为“宿焦山”。 第一首《行道》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写的。诗的大意是: 道人告别我离开焦山而去,他打算在这里卜居,一直到暮年。 帆来帆去江水浩荡无边无际,我也像他那样心驰神往
注释: 暮春时节,我在山中隐居。 经过长时间的躲避战乱,我来到了苍岩。 世虑已经抛到了脑后,一切都觉得可以忍受了。 日暮时分独自行走在南涧边,遥望着疏落的树影和晴朗的山岚。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山中避乱时写的一首山水诗。全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首句“经时避地隐苍岩”,诗人通过“经时”一词,表达了自己长时间隐居的生活状态,而“避地”则是指逃避战乱
墨梅四首(其一) 生憎丹粉累幽姿,故着轻煤写瘦枝。 还似故园江上影,半笼烟月在疏篱。 注释: 生憎丹粉:不喜欢浓重的胭脂色彩。 累幽姿:玷污了幽雅的姿态。 故着轻煤:因此涂抹了淡淡的墨色。 写瘦枝:描绘了瘦弱的枝条。 还似故园:好像回到了故园。 江上影:江上的影子。 半笼烟月:笼罩了江上的月亮和月光。 在疏篱:在稀疏的篱笆旁。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梅花的诗。诗人用“生憎丹粉”来表达他对梅花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