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别我焦山去,拟卜穹岩毕暮年。
帆来帆去澄江阔,我亦心驰落照前。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金山寺,与道人相别后,打算卜筑穹岩山中以终余年,但后来没有实现,于是写了三绝句赠与友人。首首绝句皆为五言诗,第一首题为“行道”,第二首题曰“宿焦山”,第三首题为“宿焦山”。

第一首《行道》是作者应友人之请而写的。诗的大意是:

道人告别我离开焦山而去,他打算在这里卜居,一直到暮年。

帆来帆去江水浩荡无边无际,我也像他那样心驰神往,向往落日之前。

【注释与解说】:

  1. 行道:指修行,即修道。
  2. 道人:道士。
  3. 别:告别的意思。
  4. 焦山:在江苏镇江市北,因晋代陶潜曾隐居于此,故又称“陶谷”“陶公谷”。
  5. 穹岩:指山峰。
  6. 暮年:晚年。
  7. 澄江:指长江。
  8. 我亦:我和你。
  9. 心驰:心神向往。
    此诗起句写与道人别后的情景。“道人”二字,既表明身份,又点出此次别后的去向,即道人要离开镇江到焦山去做隐士去了。
    颔联写船来船往的江水和诗人的心驰神往。江水浩荡无边无际,船儿来往不断;诗人的思绪也如江水一样奔放,向着落日前方飞驰。“帆来帆去”四字,用得极好。帆来帆去,写出了帆影的流动,写出了船行的迅疾。“澄江阔”三字,写出了江面的宽阔,写出了江水的澄明,写出了舟行的空阔。这四句诗,把江水、帆影、舟行和诗人的情怀都表现出来了。
    尾联写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我亦心驰”一句,承上启下,承接了颈联“心驰”二字。“落照前”三字,写出了诗人的归心。夕阳西下,余晖映照着江面,诗人正想乘着落日的余辉返回家中,所以这里说“我亦心驰落照前”。
    【译文】:
    道士离别我去焦山,打算在这穹岩住到老年末。
    船来船去江面很开阔,我的思念也随着落日向前飞奔。
    【赏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道人相别后,打算卜宅焦山,过上清静寡欲的生活。诗的开头两句就表达了这一愿望:“道人别我焦山去”,“别”就是告别的意思,“焦山”是指镇江北郊的一座小山,山上有著名的佛寺。
    “拟卜穹岩毕暮年。”意思是打算在穹岩住到老年末,也就是准备在这里长住下去。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和这位道人将要告别,并在那里度过一生了。
    诗人写到自己对这位道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帆来帆去澄江阔,我亦心驰落照前。”帆来帆去,江面开阔,我的心情也随之向远方飞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江面上的帆船来来往往,我的心情也在随之而动,就像江水一样奔流不息。
    此诗的末两句是全诗的重点。“我亦心驰落照前”一句中包含两层意思:①我的心情随落日一同向西奔驰;②我打算在落日之前回家。“我亦”一词,不仅表示了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惆怅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