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田
【注释】: 皖口:今安徽芜湖县南之乌泥泾口。波连浦口:指吴松江水流入太湖,与钱塘江汇合处。东梁山:即浙江东梁山,在今浙江慈溪县南,与西梁相对,即西梁山。青叔:诗人的朋友青莲居士李白之字。北归:从北方归来。“其十三”,是这首诗的第三首。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友人青叔北归,写景抒情,感慨万千,情真意切。 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和时间。次句写景,点出送别的对象。三、四句回忆昔日同游之乐
在解析这首诗之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朱昆田和他的创作背景。朱昆田是清代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生活琐事,语言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而本诗《数钱不用沥春灰,脱壳鹅儿泻腊醅。犯卯未醒人正倦,杨梅如雪隔江来。》,则是他在泛舟湖上时所写六绝句中的一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作者泛舟时的感受和景色。 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数钱不用沥春灰
湖云湖雨移单棹, 愁水愁风换夹衣。 除却颠狂二三子, 谁将眠具出城扉。 接下来为您分析这首诗: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湖云湖雨移单棹” - 这句描述了作者和友人西厓泛舟于湖上,被湖面上的云和雨所吸引,使得原本用于划船的独木舟不得不转移位置。 2. “愁水愁风换夹衣” - 表达了作者对湖水中波涛汹涌、天气多变的担忧和不安,以及因之更换了衣物。 3. “除却颠狂二三子” -
【注释】: 江鱼:指鲤鱼。 七十二鳞:指鲤鱼身上共有72块鳞片,这里借指青叔。 十三行字缄愁:指信中有31个字,所以写的时候要特别仔细,生怕出错。“缄”,密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友人青叔的一首七绝。诗中通过写江鱼与江水的往来,比喻青叔归家的路途,同时用“十三行字缄愁”这一形象的比喻来表达对青叔归家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危险表示深深的关心和忧虑,同时也寄寓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期望
《题蘅圃西湖雨泛图三首·其一》是朱昆田创作的一首诗。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湖边,用荻米煮香菰的宁静生活,以及船尾长携酒一壶的闲适情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吴侬软语入梦和负了西湖之美的感慨。具体分析如下: 1. 诗句释义: - 自炊荻米煮香菰:诗人独自烹饪荻米,煮制香菰来享受美食。 - 船尾长携酒一壶:在船尾携带着一壶酒,享受与朋友共饮的乐趣。 - 此乐吴侬频入梦:这种快乐常常进入吴地人的梦境。 -
擘絮云遮红杏寺, 带丝禽泊紫菱湾。 好景眼前谁画得, 徐熙花鸟郭熙山。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擘絮云遮红杏寺”:描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红杏花的寺院被飘动的云彩遮盖,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擘絮,意为云朵像布匹一样散开,形象地描绘了云的形态。 - “带丝禽泊紫菱湾”:描绘了一只带着细丝的鸟儿停在紫菱花环绕的湖湾,生动地表现了鸟儿的动态和周围环境的和谐。 - “好景眼前谁画得”
诗句:到日鹊华桥畔,一家游比乌衣。 译文:太阳落山时,我们来到了华清池边。那里有一座美丽的桥,就像乌衣巷一样美丽。 注释: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和朋友们在华清池边的愉快时光。华清池是唐代皇帝杨贵妃的浴池,位于今天的西安市临潼区。这里的风景非常美丽,被誉为“华清池畔”或“鸟衣巷”。这里的人们生活得非常和谐,就像是古代的乌衣巷居民。他们在这里享受着美好的时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赏析
诗句: 茶篮酒榼携菱角,渔弟樵兄唱竹枝。 译文: 提着篮子和酒瓶,带着菱角去泛舟,看见渔夫和樵夫们一起唱歌。 关键词注释: 1. 茶篮(nábān): 指装茶叶的篮子。 2. 酒榼(kē): 指盛酒的木制容器。 3. 菱角(líng jiǎo): 一种水生植物,果实可食用。 4. 竹枝歌:一种流行于南方的民歌形式,常以竹子为伴奏乐器。 5. 红尘:人世间,世俗生活。 6. 轩眉:形容眉毛修长
登康山 康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因山上有康王庙而得名。五三六点社公雨,二十四桥商女楼,都是描绘康山的名胜古迹。 我上康山高处望,鲥鱼纲已发瓜洲。 登上山顶俯瞰康山全景,看到鲥鱼纲已经出发到遥远的瓜洲。 注释: - 五三六点:指农历五月三十日,即夏至节。 - 社公:指土地神,又称社神、福德正神等。 - 二十四桥:指的是杭州西湖的一座古桥,名为“断桥”。 - 商女楼:指的是杭州西湖边的一座楼阁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卯君憔悴坐诗饥: - "卯君"可能指诗人或画家,意为早晨的诗人。 - "憔悴"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枯槁。 - "坐诗饥"意味着因为长时间作诗而感到饥饿。 2. 笑著三生片佛衣: - 这里用佛教元素来表达对艺术创作(如绘画)的深厚情感。 - “笑著”表达了一种轻松愉快的状态,可能是因为艺术创作的愉悦。 - "三生"可能指前世、来世或今生的三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