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昆田
【赏析】: 此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姊妹桥上赏花的情景。首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次句写人,写出了女子的体态与容貌之美丽;三、四句写物,写女子舞衫歌扇之美。 “十二楼空”是虚写,以反衬其楼阁之多,突出其繁华之盛;“遍野苗”是实写,写楼阁之多,也暗寓了人物之多。“女郎花发”,写女子之美。“斗娇娆”则进一步烘托了女子之美及她的美丽动人。“舞衫歌扇”,即写舞衣歌扇,也暗示女子之多情多艺
小股平分九子钗,双飞愿作并头鞋。 如何抵死催人去,怅断长安十二街。 注释详解: - “小股平分九子钗”:这里用“平分”形容分配的方式,将多个部分(九子钗)均等地分配给较小的单位。九可能象征着多或大,而“钗”是古代女性的一种发饰。这暗示了一种平均分配或共享的概念,可能是对团队工作或资源分配的比喻。 - “双飞愿作并头鞋”:这里的“双飞”指的是成对或配对的事物或行为
【注释】 六尺:古代长度单位,一尺约合今天的19.8厘米。 楠瘤:指楠木上的结瘤。 庐岳:庐山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描写一位游子在梦中漫游名山胜水。诗人把梦与现实对比,突出了梦境的美好和虚幻。同时,“迟我十年”又暗示了游子的无奈。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句翻译: 数束荒草绑作亭台,竹篱曲折胜过云屏。 更添小阁疏花外,恰对何山九朵青。 注释解释: - 几束荒茅:用几束荒草来绑扎成亭子,展现出一种朴素自然的风格。 - 缚作亭:将荒草绑扎成小型的亭子,形成独特的建筑。 - 笆篱宛转:竹篱笆曲折蜿蜒,增添了空间的美感和动态。 - 胜云屏:竹篱比作屏风,使得这个亭子显得更加优雅。 - 更添小阁:在亭台旁边增设一个小阁楼,丰富了空间层次。 - 疏花外
每嗟相见太匆匆,一片红笺恨未通。 几向小梯行细步,为怜宋玉在墙东。 注释:每次相见都感叹时间过得太快,因为一封书信未能传达我的深情。我多次沿着小楼梯慢慢行走,因为我非常同情宋玉,他在墙东的孤独。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思念和担忧。他感叹每次相见都匆匆忙忙,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写了一封红色的信笺,但是却没有能够传递出自己的心意。他曾经多次走过小楼梯
注释: 归向渔村作钓徒,湖田几棱足支吾。 黏天高浪魂犹悸,愁见江南万里图。 归向渔村作钓徒:回到渔村,当个钓鱼的隐士。 湖田几棱足支吾:湖泊的田地只有那么一丁点大,支撑不起我的身心。 黏天高浪魂犹悸:面对汹涌激荡的波涛,心中仍然感到不安。 愁见江南万里图:看着那江南地区的万里画卷,内心忧愁不已。 赏析: 此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后的心境。首联“归向渔村作钓徒,湖田几棱足支吾”表达了诗人对渔村生活的向往
【注释】 1. 经义纷纶:纷繁复杂。 2. 井大春:井家,即井大春,名士。 3. 每闻妙解脱陈尘:《庄子》有云:“夫道,覆天载地,廓四方以为座主;矫曲于一,而直百千万之途。故能成其久而不衰。”意指大道可以消除陈旧的尘埃。 4. 一廛旧有葑门宅:一廛(chān音船)为古代货币单位,相当于五两银或十钱铜。葑门,地名,位于江苏无锡,是春秋吴国大夫伍奢的故居,也是《左传·昭公三年》中“子胥”所居住的地方
下面是对《和远士无题六首其四》的逐句释义: 1. 几日无心奉阿𡝠(阿𡝠:即指书信,这里指的是收到的书信) 2. 密书草草背人题(密书:秘密书信。人题:别人的书信。意为匆忙写下的回信) 3. 书成最恨无青鸟(青鸟:神话中的使者,常用来比喻传递消息的人) 4. 独上南楼带粉啼(南楼:此处可能指诗人独自登上南楼,带有孤独、寂寞的感觉) 这首诗的译文是: 几天里,我无心去处理阿𡝠的事情
【注释】 落帆亭:在今浙江绍兴市,是古代越州(治今绍兴)城西的一个著名景点。 又携书卷走风尘:带着书卷,走过风尘仆仆的旅途。 录别:作诗送别。 行酒一巡:举杯劝饮。 惟有:只有。 落帆亭畔柳:指在亭子边垂柳依依的景色。 青眼:用眼睛看人。这里指深情地看。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风尘中带着书卷,一路远去,为友人饯别。他作诗相送,希望朋友一路顺风,平安到达。“惟有落帆亭畔柳
注释:满槽春水上涨蒲萄,江浪宽广波肥驾着小船。还记得天门山下的路,江鱼就像雪花一样细切在芦叶上。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江上捕鱼的诗。首句写涨满春水的江面,第二句写乘舟江上所见的景色,第三四两句写渔民捕到的江鱼,最后两句写江鱼细切的样子。全诗语言朴实,生动地再现了渔民捕鱼时江水涨满,江浪滔滔,小舟随波逐流的生动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