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赤
《春秋》曰:无以兵革乱王室,乃至于此矣。 秋,公会晋师于鞌。盟于葵丘,卫氏、郑氏助焉。盟者何也?为齐侯之故也。若无其事,则不言盟而同姓自伐,是无礼也。《春秋》曰:以兄弟之事乱王室。 冬,纪季入于齐也。入者内弗受也。 ◇庄公五年 五月,纪伯姬卒。外夫人之死,故云卒也。夏,纪侯使姜氏及子女与公子雍伐卫。此其言伐何也?欲为盟主而无礼也。《春秋》曰:以兄弟之事乱王室。 秋,公会晋师于秦阪。盟者何也
其二曰,敌强我弱也。 秋,陈侯林卒于齐。葬以大夫丧礼。夏四月辛丑,祭南郊。诸侯日出,正也。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礼有受命无来锡命。锡命非正也。生服之,死行之,礼也。 冬,十月戊午,陈侯林卒于齐。葬以大夫丧礼。二年春,王二月,葬陈庄公。夏四月辛丑,祭南郊。诸侯日出,正也。王使荣叔来锡桓公命。礼有受命无来锡命。锡命非正也。生服之,死行之,礼也。 ◇庄公三年 三年春,陈侯林卒于齐。葬以大夫丧礼
公薨于路寝,则曰:「无以告吾民乎?」故葬于路寝。 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宣公十六年(前496)春三月,周王正月庚子日,许国的公子锡给我死去的儿子做了丧礼。丁未日,蔡国的公子申也死了。 夏六月癸卯日,太阳发生食现象。己未日,我晋国在成周宣榭(祭祀地名)发生火灾了。这里“周灾不志”说明这是自然现象,并非天子之灾;而《春秋》记载则说“其曰宣榭何也”,是因为乐器藏于此所以称之为“宣榭”。秋天六月癸卯日
《春秋》讥饿人而无讥饿国。 ◇宣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晋侯伐曹。夏四月辛巳,宋、郑平于楚。秋七月庚午,卫师灭潞氏,以潞子婴儿归。冬十二月甲寅,秦伯卒。《春秋》不书诸侯之君者,以其臣也。 ◇宣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晋侯伐曹。夏四月辛巳,宋、郑平于楚。秋七月庚午,卫师灭潞氏,以潞子婴儿归。冬十二月甲寅,秦伯卒。《春秋》不书诸侯之君者,以其臣也。 ◇宣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晋侯伐曹。夏四月辛巳,宋
夏四月乙亥,郑伯克段于鄢。冬十二月辛丑,楚子伐陈及淮北。晋侯使赵盾如郑以观焉。楚国将灭也。其曰盟,则是诸侯之会也。 ◇宣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宋、卫师入许。夏四月乙酉,楚人救陈于寿阳。冬十二月辛丑,晋侯使赵盾如郑以观焉。楚国将灭也。 ◇宣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齐侯伐鲁。夏六月己未,宋、卫师入许。秋七月甲子,晋人救周。冬十月癸亥,楚人杀陈夏征舒于寿阳。郑伯克段于鄢者,其君也。 ◇宣公十六年
秋,晋侯、宋公、卫侯、郑伯伐曹。 八年 九年 十年 ◇宣公十一年 十一月,公至自会于黑壤。冬,公子遂复归黄国矣。是时公子遂为楚人所杀,故曰「公子」也。复者,事毕也。丧礼之终也。○辛巳有事于大庙。祭先祖也。 八年 九年 十年 ◇宣公十一年 十一月 八月 ◇宣公十二年 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如齐。夏四月,晋侯、宋公、卫侯伐曹以救鲁。秋七月辛巳有事于大庙。祭先祖也。 八年 九年 十年 ◇宣公十一年
鲁欲为内乱于诸侯,则此必矣。故曰:无使有变焉! ◇宣公八年 八年春,郑伯来朝。郑穆公卒也。公至自晋。秋,楚子伐陈、蔡。以救卫。 冬,王正月,会周天子及鲁桓公于渭水之阳。此为盟主者,故曰:无使有变焉! ◇宣公九年 九年春,郑伯来朝。夏,宋人作乱于长丘。言其乱也。 秋,晋赵盾、卫孙叔向伐曹。以救陈。 冬,楚子及宋华元伐郑。此三者皆诸侯之兵也。无使有变焉! ◇宣公十年 十年春,齐侯来盟于周王之地
郑伯伐卫。 三年春,王三月甲午,宋华元帅师及郑公子归生帅师战于长勺。公使赵穿帅师救陈,而败晋师于崇山矣。其言以赵盾弑夷皋者过在下也,则谓之贼何?曰:夫子为正卿,入谏不听,出亡不远,君弑,反不讨贼则志同,志同则书重,非子而谁?故书之。 夏,晋人、宋人伐郑。秋七月庚午,卫侯来朝于周王室。楚子使屈瑕帅师侵陈。冬,赵盾及韩厥等谋作乱于国内以弑君也。其曰贼何也? 四年春,公三月乙未,宋华元帅师伐郑。
郑伯克段于鄢。 僖公十二月辛丑,齐侯及氏来朝。三十三年春,宋公、卫侯、曹伯会盟于皇姑台。夏四月,季孙行父帅师入吴。秋七月,晋赵盾弑君。冬十月,公如齐,是为僖公三十一年。 《春秋》之义:凡天子之事不书,则诸侯之事可书;凡诸侯之事不书,则大夫之事可书;凡大夫之事不书,则庶人之事可书。故曰:“无罪而死。”此非所谓“无罪”也,乃知其所以然者也。 僖公十二月辛丑朔(初一),齐侯及氏来朝于晋国都城曲沃
冬,十有二月乙亥,秦伯卒。 ◇僖公元年 一曰:天子使宰周公来聘。天子之宰,通于四海也。三曰:公子遂如京师。三曰:公子遂如晋、如京师。以尊遂乎卑者,此言不敢叛京师也。 ◇僖公二年 一曰:王正月。夏,四月己丑,郑伯捷卒。二曰:卫人侵狄。三曰:秋,卫人及狄盟。冬十二月乙卯,晋侯重耳卒。 一曰:三十有二年春。二曰:王二月秦入滑。三曰:齐侯使国归父来聘。四曰:夏辛巳,晋人及姜戎败秦师于肴殳。 ◇僖公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