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节
秋娘曲:词牌名,此词当是唐玄宗天宝年间诗人杜甫所作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之一。 京师菊部杜云红善秦声奏技中和园为怨众所排转徙塞外予独因之有漂泊之感为作此曲:京城的菊花歌坛上杜氏兄弟唱得最好,他们的秦腔高亢激昂,在中和园演出时被众人指责而被迫离开京城去边塞。我独自因为这件事感到有漂泊在外的忧愁而写下了这首曲子。 四筵顾曲谁相藉,夜半巾车去五云。 是时寒柝摧残腊,旧苑沉沉马馺馺。
【解析】 本诗为五言律诗。首联“寅正九夜,梦中子贤示予楹帖,‘极昭风云允,后至名德高’”交代了创作缘由;颔联“春寒忽入梦,斯语何由豪”写梦境中所见景象;颈联“书者曰杜晴,弗谛为谁曹”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尾联“北雪吹户庭,鸣鸡相为劳”则描写了作者的心境和生活状态。整首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寅正九夜,梦中子贤示予楹帖,“极昭风云允,后至名德高”,十字
【注释】 节(指丧母):指失去母亲。少孤露:指少年丧母,没有母亲的照顾。得师良独艰:得到老师真不容易,非常困难。弱冠:指二十刚出头的年龄。简岸:指生活艰苦。闻道饥忘还:听到老师教自己学问就忘记了饥饿和回家的诱惑。论文:写文章。惟先生:只因为先生。深宁于文山:深深安于山林之中,与世无争。平生北面拜:一生向老师的背面磕头。今非人间:现在不是人世间了。 【赏析】 这是一首哭祭老师的诗
【注释】 哭袁季九师:袁季九师,即袁可立,字景文,号虎踞道人,明朝末年抗清将领,官至兵部尚书兼太子太保,加少保衔,赠太子少保。 乱后得一见:指作者与袁可立的相见。 滇归出港屿:指作者从云南归来。 诒书戒夙约:指袁可立给作者写信告诫他以前约定的事情。 中夜叩逆旅:指作者在夜里到袁可立的住处敲门拜访。 苍然侍摄照:指袁可立拍着胸脯说身体很健康。 海日动眉宇:指袁可立看着海上日出的景象而心情激动。
百思所报难,一瞑此何救。 世衰论出处,不辱副期厚。 余生未可卜,斯志窃自守。 忾忾见左右。注释:百思所报难,百种办法都无法报答恩情啊!一瞑此何救,闭上眼睛又能有什么帮助啊!世衰论出处,世间的颓败导致我不得不离开啊!不辱副期厚,不辜负你对我的期望和厚望啊!余生未可卜,我的一生还未能决定啊!斯志窃自守,我的内心只能默默守护啊!重泉若有知,如果你在天之灵能够知道啊!忾忾见左右,你看到我在哀悼你的离去啊
《哭袁季九师》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切悼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状况。 首联“俯仰十四年,今朝始一恸”,诗人回忆与袁季九相识、相知的岁月,感叹时光荏苒,转眼间已有十四年过去。如今终于在今日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悲痛,不禁泪流满面。 颔联“问居得噩耗,杀身讵为痛”,诗人得知袁季九已经去世的消息后,内心深感震惊和悲痛。他不禁问道
端阳日过十刹海同栽甫客中过佳节,言寻友朋欢。 驱车薄湖堧,遂憩朱楼阑。 重云蔽野黑,高柳依人寒。 便欲委渊沙,所嗟湖不宽。 注释: - 端阳日过十刹海同栽甫:端午节那天经过十刹海(今北京北海公园)与朋友相聚。 - 客中过佳节:在异乡度过节日。 - 言寻友朋欢:寻找朋友们一起欢乐。 - 驱车薄湖堧:驾车来到湖边。 - 遂憩朱楼阑:于是停下来休息在红楼上。 - 重云蔽野黑,高柳依人寒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来归纳中心思想及主旨。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诗人在春天早晨起床后的情景。首联是起句,“春阴上柳梢”,写天气阴冷,柳枝上的新叶还未曾长出。颔联是第二句,写诗人从梦中醒来,发现外面下起了细雨,他感到惊讶,就起身去开门看外面的情况。颈联是第三四句,写诗人看到门外的敲门声,打开门看见敲门人病重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后山年谱的编纂计划,以及他对功名和诗歌的看法。 1. 诗句释义与译文: - “予欲编后山年谱,久而未就,敷庵书来见促,赋此答之” 注释:我打算编后山的年谱,但一直未能完成。现在你催促我,我就用这首诗回答你。 译文:我想编写后山的年谱,但一直没有完成。现在你催我,我就用这首诗回答你。 - “功名须老大,四十未为晚” 注释:功名需要等到年纪大一些才有机会获得。 译文:要取得功名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庭风掀树树欲落,空枝撑空狞相攫。 - "庭风":庭院中的风。 - "掀树": 风吹动树木摇摆。 - "树欲落": 树枝仿佛即将坠落的样子。 - "空枝撑空狞相攫": 空荡的树枝在风中摇摆如同猛兽般抓住什么。 2. 东斋起看残月高,冻雀颤栖噤不作。 - "东斋": 位于东方的书房。 - "残月高": 月亮已经落下,但还剩下一些。 - "冻雀颤栖噤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