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琬
【注释】 尧峰:指庐山。 露禅庵:在庐山东林寺中。 开山:建立寺院。 门庭:庭院。卓荦(zhuóluò):高超,卓越。 焚香:烧香。卵塔:指佛塔。卵,这里指塔顶的刹。 叹息:慨叹。 【赏析】 此诗是作者游庐山后,于元和六年(811)所作。诗人在《题东林寺》里就曾提到:“东林精舍古,开山老宿名。”可见他早就慕名而来过庐山。此诗就是他在游庐山东林寺时写的一首咏物诗。 “老宿昔开山”
【注释】尧山:指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几叠屏:形容山峰重叠,犹如屏障一般。秀色:秀丽的景色。五老:指五老峰,在庐山西北麓,因有五座山峰并起而得名。庞眉:形容老年人的眉毛。神仙的官府。书考:考试。 【赏析】本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村风光。首句“尧山几叠屏”,写庐山如屏风般的层层叠嶂。次句“秀色如五老”写五老峰的秀丽景色。第三句“中有庞眉人”写山上有个老人,即仙人
在山声淙淙,出山流泯泯。谁家灌园翁,接竹遥相引。 注释: - 在山声淙淙,出山流泯泯。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图,山中的溪水潺潺流淌,而流出山后,水流渐渐消失的景象。 - 谁家灌园翁,接竹遥相引。这句诗通过描写一个灌溉园地的老翁,形象地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老翁在竹林中劳作,竹子随风摇曳,仿佛在为老翁引路。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尧峰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
【注释】 “离索”:离散、分离之意。“幽怀”:指内心的忧愁。“降”:降低、解除。“草生”两句:草长遮住了小路,树密挡住了窗户。“入幕”句:燕子飞进帐篷。“应门”句:小龙指龙形的装饰物(或指门上的龙形雕刻)挡在门前。“渔舟”二句:因为渔人不常来,所以经常把船系在杨柳桩上。 【赏析】 此诗写诗人与家人久别,思念家人之情。首联点题,直抒胸臆;颔联状景言情,写自己思念亲人之情难以排遣
【注释】:肉芝肥似掌,指灵芝等仙草。石髓美如浆,指石髓(石蜜、玉膏)之甘润。自分仙缘熟,指自己有缘,今年定得尝。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山村闲居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前两句是描写,后两句是抒情。诗中用“肥”和“浆”“美”三字,突出了肉芝、石髓的珍贵;而“自分”二字,则表达了自己与神仙无缘,只能空自羡慕的情感。此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优美,富有哲理
【注释】 千人:指晋代谢安在东山时期与王羲之等人的集会。遗镞:战场上遗留下来的箭镞,这里指战死的战士的箭镞。国殇:指为国捐躯而阵亡的将士。松声起:形容松树发出声响,好像有人正在哀悼国殇。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退居家乡之后所作。尧峰八咏是诗人在隐居期间所作的一组诗,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八首。此诗描写了一幅日落时分的古战场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千人坐”
【注释】:尧峰八咏,是宋代诗人林光朝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对松、泉、井、槐火等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景色图。首句“松间涵古泉”,形象地描绘出泉水流淌于松树之间的景象,给人一种清幽、宁静的感觉。第二句“下上百尺绠”,则通过对比手法,突显泉水之源的高远与深不可测,同时也暗喻人生之路的漫长与艰辛。第三句“值此槐火新”
石版 一片平如砥,临流俨画图。许侬横舴艋,占作钓矶无 注释: 1. 石版:指用石板作为印刷版材的技术,将图文直接或间接地转印于石版之上进行印刷。 2. 砥:平整的石头,这里形容石头的平坦光滑。 3. 舴艋:古代的一种船名,用来象征小舟。 4. 钓矶:指钓鱼的地方,也用来比喻隐居之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边景色,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水的平静和诗人内心的宁静
注释:这是一首描写龙的诗,描绘了龙在洞穴中穿梭的场景。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龙在洞穴中的自由奔放。首句“此是龙所家”,表达了诗人对龙的赞美之情;接着“忽挟风霆去”,形容龙的矫健与迅捷,仿佛挟带着风雷一般;最后一句“飞腾不知处”,则描绘了龙在空中飞翔的壮观景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动感和生命力,让人仿佛看到了一条龙在洞穴中自由奔放的身影
【注释】 石公山:即石门山,在江西大余县西北。杂咏七首:这是作者在石门山上的一组诗作,共七首,每首一韵。一线天:石门山的绝壁之间有一线可通行的地方。岚霭(yǎn ài)聚:云雾缭绕。藤萝:缠绕于岩石上的青蔓。缒饮猿:用藤萝做成的绳索吊着饮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石门山的奇险风光。 开头四句写峰顶之景。“峰颠岚霭聚”,意思是说山峰的最高点上,云雾和雾气聚集在一起。这两句是写山高云多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