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翰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对诗歌内容理解,再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重点诗句含义的赏析。“登临故故检春工”,意思是登上高高的山头,仔细地检查春天的劳动,即:在山头上仔细检查春天的农事;“小立苍苔数落红”。“小”字有“微微、轻轻”的意思,“苍苔”,指长满青苔的石阶或台阶,这里指台阶,是作者站立的地方;“数落红”,是说花落了,但诗人依然站在那里
诗句解析: - 模糊数叠屋前山:描绘了一幅朦胧的山水画面,模糊不清的山峦仿佛在房屋之前。"数叠"意味着层层叠叠,可能暗示着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自然美的欣赏。 - 翠色欺凌诗鬓寒:这里用"翠色"形容山的颜色,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欺凌"则是诗人感受到的视觉冲击——山的色彩如此鲜明,以至于似乎能触摸到,给诗人带来一种寒冷的感觉,可能象征着自然的严酷或是诗人内心的孤独。 - 啼鸟一声泥滑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竹子从种子到成林的全过程。 1. 诗句释义: - “竹母初分种屋头”:指竹子的种子被分开种植在屋顶上。 - “斑斑泪点带诗愁”:形容种子上的泪珠状斑点仿佛是诗人因忧愁而流泪。 2. 译文: - 竹母(竹籽)刚刚被分开,被种在了屋檐下。 - 种子上的泪珠状斑点仿佛是诗人因忧愁而流泪。 3. 赏析: - 此诗通过“竹母初分种屋头”和“斑斑泪点带诗愁”这两个画面
注释:夜深人静,我正在书房里吟诗作赋。 东风吹来清凉的风,让我忍不住想再写几句。 我拿起笔,沾点墨汁,开始写诗。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个夜晚独自在书房中苦读的情景。前两句“小院沈沈夜欲阑,东风吹月上阑干”描绘了夜色渐深,月光洒满庭院的景象,以及作者被东风吹动,似乎想要继续书写的冲动。第三句“手撼梅花露研墨”则描绘了作者用梅花的花瓣沾着露水来研磨墨水的场景,形象生动
注释:秦淮河两岸,数里长的秦淮河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唐代的诗人赏过之后,宋代的诗人又来此游览。这里没有边际的风和月,需要用美酒来酬答;在一处酒馆里,买一杯美酒,畅饮一番。 赏析:诗中描写了秦淮河两岸的美丽景色,以及游客们对这里的热爱和向往。通过描绘风、月、酒等元素,展现了秦淮河的风情和魅力。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注释】 晓发黄池:清晨在黄池这个地方出发。黄池,今安徽宿州西南黄河北岸,是古代南北交通要冲。过宁国:经过宁国,即现在的安徽宣城市。宁国县位于安徽东南部。簇簇人烟:簇簇的人烟,形容人声嘈杂,热闹非凡。一筇风月:一根筇竹的风月,筇竹是一种手杖,这里指筇杖。筇竹有节而轻,常用来代替手杖行走。无拘束:没有受到约束和限制。挂搭:停留暂居。此行程:此处的行程。挑诗:携带着诗歌。到宛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全诗如下: 翠屏四面敞阑干,谢老诗情不说官。 魂冷青山呼欲醒,吟声渗在石泉间。 【注释】 1. 翠屏:绿色屏风。 2. 阑干:指栏杆。 3. 谢老:这里指谢安,东晋政治家、文学家,曾任会稽内史。 4. 魂冷:形容人非常清醒,精神饱满。 5. 吟声渗在石泉间:意指诗人的声音如同泉水般清澈流淌,充满诗情画意。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宣城郡楼的即景之作
【注释】 1. 登严子陵钓台:指登上严光(字子陵)曾经钓鱼的钓台。严光是东汉初年著名的隐士,曾在富春江边垂钓。他后来归隐于浙江富阳桐庐县的溪口山中。 2. 万乘从君脚底眠:意指君王脚下的土地被百姓所踩踏。“万乘”指帝王,这里用来形容地势低下的地方。 3. 客星便入史官占:意为客星即北斗七星中的天枢、天璇二星,古人认为它象征着帝王之德。天枢在东北位,天璇在西北位,故古人称帝王为“坐北朝南”
注释: 自建邺归至绩溪迂路观石照:自从我从建邺回到绩溪,在路上看到了这石照。 谁磨白石如冰鉴,勋业安能试一窥:谁能将这白色的石头磨得如同冰镜?我的功勋事业怎能尝试着看一眼呢? 但觉秋风上潘鬓,半因为客半因诗:只是觉得秋风拂过我那像潘岳一样苍白的头发,一半是因为客人,一半是因为我在写诗。 译文: 自从我从建邺回到绩溪,在路上看到了这石照。谁能将这白色的石头磨得如同冰镜
【注释】 题西湖画轴:题写在杭州西湖的画幅上。 丹青谁写满轴莲,濯濯西施一段妍:是谁把荷花画满了整个画轴,那美丽的西施就藏在画中。 汴水百年尘隔断,可无人作画图传:黄河水已经流过一百年了,人们却把它隔断了,难道没有人能把这一景色画下来吗? 【赏析】 此诗是咏赞西湖风景的佳作。诗一开篇,诗人便以赞美的语气点出西湖风光之美丽,并由此展开对西湖美景的赞叹与歌颂。诗人先从西湖画轴的题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