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钧
松影映水 长松不畏雪霜侵,影落寒潭百尺深。 风雨一江惊鹤梦,波涛万派壮龙吟。 注释: 1. 松影映水:比喻人的品格高尚,像高大的松树一样,不怕严寒和风霜,影子倒映在水里。 2. 大夫:古代对有学问、品德高尚的人的尊称。 3. 夙具回澜志:比喻人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4. 此老应无逐浪心:此句表明诗人认为这老人不会有随波逐流的心境。 5. 安得栋梁成伟器:意思是希望能找到能够成为国家栋梁的人才。
【注释】 台北:指福州,因福州在福建,故称。八胜景:指福州的八处名胜古迹,即三坊七巷、西湖、鼓山等。 一声长笛海门秋,云树苍茫耸戍楼。 长笛声中,传来一阵凄凉的秋风,仿佛是来自海上的鼓浪屿。云树之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城墙,那就是著名的鼓浪屿炮台。“苍茫”一词,形容天空中的云雾缭绕,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耸”在这里表示高耸入云的意思。 凭吊高歌缘底事,废兴只合问江流。 人们站在炮台上
一声长笛海门秋,云树苍茫耸戍楼。 凭吊高歌缘底事,废兴只合问江流。
长松不畏雪霜侵,影落寒潭百尺深。 风雨一江惊鹤梦,波涛万派壮龙吟。 大夫夙具回澜志,此老应无逐浪心。 安得栋梁成伟器,等闲莫任斧斤寻
李秉钧,字子桂,号石樵,清台北艋舺人。 为当地文士黄中理之高足,同治十一年(1872)取进秀才。 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战争时为暖暖街坐探委员,因战功,补县丞。 同年十月十七日,随将领刘朝祜领军入山察看淡水东南屈尺庄番情,安抚当地原住民八社。 光绪十八年(1892)参加会试,补贡生。 日本治台后,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担任台北县事务嘱托,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授佩绅章
李秉钧,字子桂,号石樵,清台北艋舺人。 为当地文士黄中理之高足,同治十一年(1872)取进秀才。 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战争时为暖暖街坐探委员,因战功,补县丞。 同年十月十七日,随将领刘朝祜领军入山察看淡水东南屈尺庄番情,安抚当地原住民八社。 光绪十八年(1892)参加会试,补贡生。 日本治台后,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担任台北县事务嘱托,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授佩绅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