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甡
李绂并不是清代诗人,而是清代的文学家、大臣和政治家。他以其在文学和学术上的成就著称,尤其是在方志学方面的贡献更为突出。李绂(1675年-1750年),字巨来,号穆堂,是江西临川荣山人,是中国清代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李绂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据记载,他年仅十岁时便能诗,十二岁时已与乡中诸贤结诗社。这种早熟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天赋
清代李甡《送友人还蜀》释义
【注】蜀:今四川一带。 【赏析】此诗作于天宝五年(746),李白在成都时,送友人归蜀。全诗四句,每句八言,共32言,押平声韵。前两句写别筵之盛,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归隐的愿望。 “握手怜今夕,崎岖指故都。”意思是:今日的聚会是离别的时刻,分手后各自奔波,前途未卜。这两句以“握手”和“崎岖”起兴。“握手怜今夕”,是说今夜的别离与平时的分别不同,因为今夜我们即将分别了。“相逢方一笑
巨来,原名李甡,清代诗人
李绂并不是清代诗人,而是清代的文学家、大臣和政治家。他以其在文学和学术上的成就著称,尤其是在方志学方面的贡献更为突出。李绂(1675年-1750年),字巨来,号穆堂,是江西临川荣山人,是中国清代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李绂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据记载,他年仅十岁时便能诗,十二岁时已与乡中诸贤结诗社。这种早熟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天赋
李甡
李绂并不是清代诗人,而是清代的文学家、大臣和政治家。他以其在文学和学术上的成就著称,尤其是在方志学方面的贡献更为突出。李绂(1675年-1750年),字巨来,号穆堂,是江西临川荣山人,是中国清代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李绂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好学的精神。据记载,他年仅十岁时便能诗,十二岁时已与乡中诸贤结诗社。这种早熟的表现,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