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
逃名名我随,避名名我追。 去去南北山,与世从此辞。 赏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战乱频发,许多知识分子为了保全性命和前途,纷纷选择出仕做官。刘翊是其中的一员。在这首诗中,刘翊表达了自己对于名利的看法和态度,即追求名与利并非真正的人生目标。 “逃名名我随”一句表明了刘翊对于名利的态度。在他看来,追求名声并不值得追求,因为名声只是虚妄的,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和满足。因此,他选择了随波逐流
“侯光与德耀,布衣心耿耿。长夜五噫歌,谁念空山冷。”这两句诗出自元朝张雨的《东汉高士咏十四首·其一·刘翊》。这首诗是元代张雨的作品。接下来将逐一解释诗句的含义和进行赏析: 1. 诗句释义: - “侯光与德耀”:这里的“侯光”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高士侯光,他是一位著名的学者,而“德耀”则可能是指他的道德或才华受到了广泛的称赞和荣耀。 - “布衣心耿耿”:这里的“布衣”指的是平民百姓
卧龙拜床下,刘表安能屈。 照见采药踪,犹遗鹿门月。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东汉时期著名隐士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的故事。诗中提到的“卧龙拜床下”是指诸葛亮初次出山辅佐刘备的情景。在这里,"卧龙"指的是诸葛亮,他以智谋和才能著称于世;"拜床下"则形象地描绘了他为了实现理想抱负,不得不屈身于刘备之下,体现了他的谦卑和远见卓识。 “刘表安能屈”则是说刘备(字玄德),在曹操(字孟德)的压迫下
``` 欲追蓟先生,白云迷其方。 驴鞭不可执,寿与铜狄长。 注释: - 欲追蓟先生:想要追赶隐居的蓟先生的足迹。 - 白云迷其方:白云在远方缭绕,难以追寻。 - 驴鞭不可执:表示不能执着于世俗之物,如驴鞭。 - 寿与铜狄长:长寿如同铜狄一样长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蓟先生隐逸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人格和超然物外生活境界的向往。诗中“白云”与“驴鞭”的对比
注释:灵邱山上,有如三颗璀璨的珍珠般秀丽的山峰。紫云覆盖在上面,显得更加美丽。 易我朝生质,阅彼大椿年。 如同早晨初生的幼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而那大椿树,则已经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仍然坚韧不拔、挺拔苍劲
老瞒实雄猜,乃忌仙者徒。鲈鱼既可鲙,蜀姜不可无。 赏析: 此首《东汉高士咏十四首·其一·刘翊》出自元代张雨之手,是一首描绘东汉时期人物形象和生活状态的诗作。诗中通过描述一个东汉时代的人物,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观念和处世哲学。诗人以“老瞒”自指,表达了对时人雄猜、猜忌的不满,同时对那些追求仙道之人表示了理解与宽容。 首句“老瞒实雄猜,乃忌仙者徒”,直接点明了主题。这里的“老瞒”,指的是曹操
破甑久生尘,短衣不掩骭。 还渠一斛麦,所拾已杂半。 注释: - 破甑:破碎的蒸锅,比喻贫穷或不幸。 - 久生尘:长时间不打扫,积累尘埃。 - 短衣:破旧的衣服。 - 骭:小腿。 - 还渠:归还给别人。 - 斛:古代容量单位,一斛为十斗。 - 所:表示对对方的称呼。 - 杂半:指收获物中有一半是不纯净的。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贫困和勤劳生活的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辛勤劳作
养寿慕松乔,洁已配箕颍。 穴居七十年,娶妻终不肯。 注释:养寿羡慕隐居的松树和乔木,洁净自己与箕山、颖水的隐者一样。 洞穴里居住了七十年,妻子却始终不肯嫁给他
诗句赏析: 首句“应笑黄花厄闰时”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不公的感慨,黄花在闰月中受到厄运,无法与正常月份的花期相匹配,这反映了一种对自然规律的无奈和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次句“后三仍复负芳期”,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即使是在闰年之后,依然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使得原本应该盛开的季节变得无花可赏,这种描写带有一种淡淡的哀愁,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第三句“老无刘几簪花分”,描绘了一种人生境遇
【注释】 难:难以,指不能。助:帮助。理:治理。文叔:光武帝刘秀的字。客星:指彗星。帝座:皇帝的座位。 【赏析】 《咏十四首·难与助为理》是东汉高士刘翊的作品。全诗共四句,前两句写诗人与友人相处时的处境;后两句写诗人对这种处境的感慨。 首句“难与助为理”意思是说,我难以和那些能帮忙的人共事,因为那些人只会帮倒忙。“难与”二字,点出了诗人对这类人的反感。“助为理”即帮忙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