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读懂全诗的意思,然后逐句分析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最后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此题中“注释”部分要准确指出该字在句中的含义;“赏析”部分要求简要分析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有什么表达效果等
【注释】浿上:地名。杂诗:即七绝诗。雨丝风片:形容细雨纷飞的景象。禁烟时:指清明节。神鸦:指山鸟。水祠:指祭祀水的神庙。九梯宫:指古建筑的九层台基,旧为帝王陵墓所在地。玉鞭:指皇帝的仪仗。消息:音义并举,意为“消息”和“音信”。草离离:指草木繁茂生长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清明节扫墓情景的诗。前两句写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风声如歌,人们祭祖扫墓。后两句则以反诘的语气说
【诗句解释】 归旌:指军队凯旋后返回家乡时所插的旗子。 靺鞨遗墟:指唐朝时期留下的遗迹。 山泽气蒸常作雨:形容山林和沼泽之间,气候湿润,常常有雨。 铙笳声咽故多风:用铙笳(一种乐器)发出的低沉声音来表现风雨之声。 空桑宿:指在荒凉的地方居住。 大树功:比喻大功。 错莫:交错重叠。 戍楼:边防上的城堡,这里指边关。 月如弓:月亮像弓箭一样弯曲。 【译文】 归来的旌旗指向东面,道路无边无际。
注释: 客中人日思冥冥,取次诗函眼忽青。 细细数过旧游如梦断,许多朋友又如晨星。 杂花飘落在春天江南的小路,名士的事迹流传在历史的长河里。 自笑我破旧的皮衣有何用处,乘船渡河我的志向在茫茫大海中。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癸卯年正月初七日燕馆收到王子梅、张仲远寄来的书信后,追怀往日友谊而作。首联写诗人因友人来信而忆及往昔之交;颔联写诗人对故友的怀念;颈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东渡星槎赋海初,词源直溯木玄虚。 行怜地古攀榆叶,却愧厨寒饷鲽鱼。 野渡停骖春水冷,山楼珥节夕阳流。 他时傥得黄公讯,为报相思满月如
雨丝风片禁烟时,古柳神鸦叫水祠。 莫问九梯宫旧事,玉鞭消息草离离。
归旌东指路无穷,靺鞨遗墟落照红。 山泽气蒸常作雨,铙笳声咽故多风。 他时我恋空桑宿,今日谁推大树功。 离思乡愁同错莫,戍楼西去月如弓
客中人日思冥冥,取次诗函眼忽青。 细数旧游如断梦,几多知己又晨星。 杂花三月江南路,名士千秋历下亭。 自笑敝裘何所事,乘桴吾道在沧溟
李尚迪(1803-1865)是清代朝鲜诗人,字惠吉,号藕船。他出身于世族译官家庭,往来中朝两国之间十余次,与清代文人、学者有着广泛的交流。 李尚迪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种文体,其中《恩诵堂集》收录了他在华期间的诗词作品,体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他的词风直溯木玄虚,表达了对故乡山川的眷恋之情。此外,他在戍楼西去月如弓的诗句中,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与忧虑。
李尚迪(1803-1865)是清代朝鲜诗人,字惠吉,号藕船。他出身于世族译官家庭,往来中朝两国之间十余次,与清代文人、学者有着广泛的交流。 李尚迪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种文体,其中《恩诵堂集》收录了他在华期间的诗词作品,体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他的词风直溯木玄虚,表达了对故乡山川的眷恋之情。此外,他在戍楼西去月如弓的诗句中,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