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怡甲
四月十三日,寇临吾邑。谢铁珊拒敌而死,诗以挽之。 注释:四月十三日,指农历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有事情发生(具体事情待查证)。寇临吾邑,指敌军入侵我的故乡(邑,古时指县)。谢铁珊,指谢叠山,字公蕴,号叠山,明末思想家、文学家。他与世无争,但坚定地信仰佛教,他的事迹被后人传颂。寇势突来谁拒敌,指在敌人突然到来的情况下,谁能拒绝抵抗?忠怀愤发独披坚,指忠诚的心志和愤慨之情激发出来,独自披上铠甲
原韵寿王一如师七十 矍铄仙翁杖履春,童颜鹤发总精神。 年华七秩衣冠古,词藻千篇笔墨新。 花发鲤庭添秀色,月名马帐住吟身。 昌黎山斗群瞻仰,岂在功名论屈伸。 注释: 1. 矍铄(jué shù):形容人老而精神饱满。 2. 童颜鹤发:形容人的外貌年轻有活力。 3. 七秩:指七十岁。 4. 衣冠古:指穿着古代的官服。 5. 昌黎山斗:指唐朝著名诗人韩愈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答诗,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下面我将逐句解释: 1. "听琴曾到谢家池":这句的意思是诗人曾经到过谢家池,也就是谢灵运的别墅,他在那里听过琴声。谢灵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别墅环境优美,是文人墨客经常聚集的地方。 2. "转眼秋光又入诗":这里的“秋光”可以理解为秋天的景色,而“入诗”则表示这些景色被诗人写入了自己的诗歌之中
渡江 烽火何时定,我买船渡过长江湾。 水远天边分合开,层层波浪层层叠。 船桨声随着落日去,船帆的影子带云来。 看不尽世事变迁,流浪漂泊无悲哀
君山突兀江清空,白云飞尽高人胸。我来绝顶一驻足,四望如在云之中。 天与长江一色齐,春申墓侧草萋萋。梅花千树香何在?剩有残碑留古题。 危亭高耸在其侧,石破天空樵不识。坐视沧溟日夜流,神龙出没浑难测。 石湾二岛夕阳斜,遥遥直映马驮沙。乱帆飘忽天无际,直抵金焦眼界赊。 南徐北固一线浮,波清万顷接瓜洲。回望尘海皆龌龊,何当更上一层楼
半作颠狂半作痴,风流怀抱孰如之。 若教重点骚坛将,珍重君家笔一枝。
无端雨雪阻归舟,绝少知心解客愁。 记得临行慈母语,寒衣未就莫勾留。
茅屋寄深山,白云任往还。 狂吟常闭户,名利两闲闲。
矍铄仙翁杖履春,童颜鹤发总精神。 年华七秩衣冠古,词藻千篇笔墨新。 花发鲤庭添秀色,月名马帐住吟身。 昌黎山斗群瞻仰,岂在功名论屈伸
换得霓裳任所依,淡妆素羽自夸稀。 玉关人去谁知己,银烛更阑影共归。 入世居然宜本色,问君曾否认乌衣。 偏偏独醒繁华梦,十二瑶台学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