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大任
炎歊不可居,起濯风露里。 解佩欲遗谁,盈盈涉秋水。 译文:夏天炎热不宜居住,我起身到清凉的地方,想把我的佩剑留给谁,又在秋水中缓缓前行。 欧大任的诗《夜起观池上荷花》描绘了夏日夜晚在慈仁寺荷花池上的情景,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又美丽的画面。诗人坐在荷花池边,欣赏着天空中的银河和池塘内荷花的影子,感受到了一种宁静和清凉。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夏季夜晚慈仁寺荷花池上景色的诗。夏天夜晚
``` 七松台 句曲万松山,西樵七松岭。 山人听风涛,何似陶弘景。 诗句翻译 - 句曲万松山:指的是句曲的万松山脉,是一处风景秀丽之地。 - 西樵七松岭:指位于西樵地区的七座松树形成的山脉或山岭。 - 山人听风涛:描述诗人在山林中聆听风吹过水面的声音,感受自然界的力量与和谐。 - 何似陶弘景:陶弘景是南朝宋时期的道教高士,此句表达了诗人对陶弘景隐居生活的向往,即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
诗句原文: 从化山水十首 其九 流溪 秋山枫叶赤,春水鳜鱼肥。 独傍渔船去,沙头雁不飞。 注释与赏析: - 秋山枫叶赤:秋天的山林中,枫叶变红,色彩斑斓,象征着秋天的热烈和生机。 - 春水鳜鱼肥:春天,江河的水变得清澈甘甜,新鲜的鳜鱼在河中游动,肉质鲜美。 - 独傍渔船去:诗人独自坐在渔船上,远离尘世喧嚣,享受宁静的江面和自然的美好。 - 沙头雁不飞:在岸边,一群大雁停留在沙滩上
【注释】 何年:什么时候,何时。天目峰:即指天目山,位于浙江省湖州市。飞在此山侧:形容其高耸入云,气势雄伟。空林夜吼声,百兽潜踪迹:在空旷的山林中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百兽隐匿于深林之中,不敢出没。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狮子岭的壮丽景色和雄健气势。诗中的“狮子”并非真的狮子,而是用来形容山峰巍峨挺拔的样子。诗人通过描绘狮子岭的雄壮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之情
【注释】鹧鸪山:即鹧鸪岭,在广东从化。 【赏析】此诗描绘了从化山水景色,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首句写远望之景,点明“鹧鸪山”,次句写近观之景,点明“城临白马场”。三、四两句写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全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富有诗意
【注释】 1. 罗浮:山名,在今广东惠州县西北。相传周武王时有仙人于此炼丹。 2. 归人:指诗人自己。 3. 赏析:此诗是一首抒情小诗。开头两句,写游金陵不称意,故归家后终日欣赏罗浮山的景色。全诗虽短而情深意长,言简意赅。 【译文】 远游未能如愿,衣裘马匹都半途而废。 只有罗浮山的秀色,归来的人每日观看
诗句:南武千年国,将军百尺台。 译文:《从化山水十首》其一的译文为:南越地区历经千年,有一座将军所建的高台。 注释:南武:指南越地区,即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一带;千年国:指该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将军百尺台:指的是一个将军建造的高台,高约百尺(一尺约为今日的1/3米)。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历史久远的地区和一个高大的将军台。它通过具体而生动的细节,如“千年国”和“百尺台”
【赏析】 此诗写黄纛嶂的秋景。首二句点出“黄纛嶂”之名;三、四句以尉陀无旧宅,陆贾有新祠,暗用汉初陆贾为避秦乱隐居于今江西永修境内之零落山,而名其地为“零陵”(见《汉书.陆贾传》)的故事,来表明自己虽居此地而心系长安,意在表达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五句写自己羁旅他乡,而今已过半生了,但仍然未能实现报国理想,仍像羁鸟般徘徊不去,只能任凭秋天的山野上,草露沾湿了衣襟。末句化用李商隐《夜雨寄北》诗句
【解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前两联写别时情景,后两联抒离别相思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伏波桥:汉初名将马援曾在长沙郡驻军屯田,因功被封为伏波将军,后人在长沙建有伏波庙,故称伏波桥。河梁:桥梁,指渡口。 梅花欲满枝:即“梅枝欲满”。梅花盛开,枝叶繁茂。 驿使:古代传递文书的人,也泛指使者。他时:将来。寄尔一相思:请你替我寄去一封思念的信。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注释:云顶之白水飞流直下,如珠帘千重悬挂。仙衣被惊得尽湿,仿佛香炉下的烟雾飘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从化山水的瀑布景象。首句“云顶白泉飞”,以云顶山的瀑布为背景,写出了瀑布的气势磅礴,飞流直下。接下来两句“珠箔千重挂”,则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形态,如同千重的珠帘挂在山间,形象生动。最后两句“仙衣惊尽湿,仿佛香炉下”,则是对瀑布的赞美,认为它的水流如同仙衣一般洁净,仿佛香炉中的烟雾一般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