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贶
李贶是清代的文学家、大臣和政治家,而非诗人。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大臣和政治家,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人。李绂生于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3年),自幼聪颖,勤于学习,以神童之姿闻名。他10岁能诗,12岁即与乡中诸贤结诗社,有神童之称。 李绂在学术上崇尚理学,尤其推崇陆王学派,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他的代表作包括五言长古风《峡江舟中望东岸诸山》等。此外,他还著有《穆堂类稿》
清代李贶《答遐瞩》释义
注释: 四月江南花已残,却回来伴子陵竿。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四月份的江南已经失去了花的颜色,然而诗人却回到了这里陪伴着子陵的钓竿。 室营燕垒归犹客,梦渡江涛险似官。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室内营建燕子和垒巢,回到这里仍然是客人的身份,就像梦中穿越江涛一样危险,就像官员一样。 长夏疏篱摇老绿,短衣由槛俯回澜。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在长夏时节,疏篱被风吹动摇曳着老绿,短衣的人从栏杆上俯视回旋的波浪。
答遐瞩
四月江南花已残,却回来伴子陵竿。 室营燕垒归犹客,梦渡江涛险似官。 长夏疏篱摇老绿,短衣由槛俯回澜。 此中著述浑闲事,偏耐幽人冷眼看
巨来,原名李贶,清代诗人
李贶是清代的文学家、大臣和政治家,而非诗人。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大臣和政治家,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人。李绂生于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3年),自幼聪颖,勤于学习,以神童之姿闻名。他10岁能诗,12岁即与乡中诸贤结诗社,有神童之称。 李绂在学术上崇尚理学,尤其推崇陆王学派,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他的代表作包括五言长古风《峡江舟中望东岸诸山》等。此外,他还著有《穆堂类稿》
李贶
李贶是清代的文学家、大臣和政治家,而非诗人。他是清朝著名的文学家、大臣和政治家,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人。李绂生于清圣祖康熙十二年(1673年),自幼聪颖,勤于学习,以神童之姿闻名。他10岁能诗,12岁即与乡中诸贤结诗社,有神童之称。 李绂在学术上崇尚理学,尤其推崇陆王学派,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他的代表作包括五言长古风《峡江舟中望东岸诸山》等。此外,他还著有《穆堂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