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五
李承五是清代的一位朝鲜人,他以贡使的身份来到中国,并在光绪十三年充任了这一角色。 李承五是一位朝鲜人,其字“三隐”在中国文献中有所提及。他于光绪十三年作为贡使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度过了一段时间,这为他留下了与中国文人交往的宝贵经历。在这段时间里,李承五不仅参与了文化交流,还创作了许多诗文,这些作品后来被整理收录在他的诗集中
清代李承五《松筠庵即席唱和诗》释义
松筠庵即席唱和诗 燕月辽云奉使年,骊驹怅别又秋天。 萍踪复合非无日,叵奈当时已惘然。 注释解析: 1. 燕月辽云奉使年,骊驹怅别又秋天。 - 燕月辽云奉使年:在春天的燕子飞过辽远的天空下,天空中的云彩像河流一样流淌。这是描述一个使者在春天被派遣出去的场景,象征着一种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 - 骊驹怅别又秋天:骑着马离开了秋天的骊山,心中充满了不舍之情。这里的“骊”指的是骊山
清代李承五《松筠庵即席唱和诗》释义
注释:穿着短鞋冲过泥泞的雨水,雨后寻找松筠庵。松筠庵成为荫蔽的深古庵。千年的高节,杨公在,诗人赞诵他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是赞美杨公高节的。首二句写诗人雨后寻访松筠庵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高士的崇敬之情。“千秋”二字突出了杨公的高风亮节,而“输与诗人”则表明诗人愿意为他作传颂。全诗意境清雅,语言简练,富有韵味
松筠庵即席唱和诗
短屐冲泥雨后寻,松筠成荫古庵深。 千秋高节杨公在,输与诗人赞诵音。
李承五
李承五是清代的一位朝鲜人,他以贡使的身份来到中国,并在光绪十三年充任了这一角色。 李承五是一位朝鲜人,其字“三隐”在中国文献中有所提及。他于光绪十三年作为贡使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度过了一段时间,这为他留下了与中国文人交往的宝贵经历。在这段时间里,李承五不仅参与了文化交流,还创作了许多诗文,这些作品后来被整理收录在他的诗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