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以宁
我们来看诗句本身: 1. 杏园飞鞚沗同途,天骥羸骖不并驱。 - 解释:在杏园中骑马疾驰,如同骏马和羸弱的马一起同行,但最终没有并驱而行。这里的“飞鞚”指的是骑马疾驰,而“沗同途”则意味着与同伴一同前行。 2. 晓起滦阳成独笑,燕霜浑白少年须。 - 解释:清晨起来时,在滦阳这个地方,他独自发笑,因为燕山的霜雪洁白如雪。这里的“晓起”指的是清晨起床,而“滦阳”是地名,位于河北省滦平县
注释: 草软沙平天气暖,马儿相互摩擦相互依傍,最令人怜爱。 无缘无故走上长楸道,奔驰在尘土飞扬的大道上,犹如喷出玉气和争先恐后地奔驰在大道的一边。 译文: 草软沙平天气暖,马儿相互摩擦相互依傍,最令人怜爱。 无端走上长楸道,奔驰在尘土飞扬的大道上,犹如喷出玉气和争先恐后地奔驰在大道的一边。 赏析: 《二马图》是一幅描绘马匹疾驰于道路之上的画面,通过细腻的语言描绘了马儿在阳光照耀下奔跑的情景
醉上淮山唤八公 白鸾骑到广寒宫满身香露铢衣湿 十二瑶台月正中 赏析: 《刘元初桂花图》是元末明初诗人张以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桂花图画。首句“醉上淮山唤八公”,表达了诗人在醉酒之后,带着八位仙人前往淮山的情景。接着“白鸾骑到广寒宫”展现了仙鸾降临广寒宫的壮观场面,令人叹为观止。第三句“满身香露铢衣湿”,描述了诗人被桂花香气熏湿的衣衫和满身的芬芳,增添了诗的画面感和真实感
注释: 千岩翠色,早晨山峦的颜色是翠绿的。 纷纷,形容山峦的色彩斑斓、层次分明。 远树微茫,远处的树木模糊不清。 路分,道路分岔处不明显。 应是,似乎应该是。 林端,树林的边际。 飞瀑,瀑布。 春风吹作,春天的微风把它吹成一片片云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山水画卷。首句“千岩翠色晓纷纷”,以色彩鲜明、层次分明来形容山峦,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力。次句“远树微茫路不分”
【注释】 共:一起。取长途:骑官马行远路。为:因为。爱:喜爱,喜欢。佳山:美好的山林。每缓驱:经常缓慢地行进。剪剪水风:形容细密的水气随风摆动的样子。草带:草上的水珠。疏疏沙雨:稀疏的沙粒上的雨点。长松须:长着松树的须毛。 【赏析】 首句起得极好,“共骑官马”四字,既写出了作者和友人同乘一马的情景,又暗示了此行是一次出外游览。次句写他们之所以这样快马加鞭、驰骋于山水之间,是因为“为爱佳山”
浙江亭下彩舟开,雪满青天白昼雷。 闻说秪今亭上月,夜寒长照暗潮来。 注释翻译: 浙江亭下彩舟开,大雪覆盖了天空,白天也显得阴沉如同雷电般猛烈。 听说现在亭上的月亮很亮,即使在夜晚也能感受到月光照射下的暗潮涌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壮观的浙江潮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述,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汹涌澎湃、光芒四射的海面之上,感受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同时
浙江亭沙涨十里 重到钱唐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 人间莫住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 诗意解读与译文: 1. “重到钱唐异昔时,潮头东击远洲移。” - 诗人重回旧地,钱塘江的潮水声依旧在耳边回响。他注意到潮头向东冲击,将远处的岛屿推向岸边。这里描述的是壮观的自然景观和时间的变化感。 2. “人间莫住三千岁,沧海桑田几许悲。” - 人类居住的世间,可能只有千年历史
戏作杭州歌其二 西陵渡口潮平,十十五五发舟行。楼中燕子惯见客,不惧渡头津鼓声。 注释译文: - 注释: - 西陵渡口:位于西湖附近,是一个渡口。 - 潮水平:潮水退去,露出水面,与水平相齐。 - 十十五五:形容时间,每十或十五分钟一次。 - 发舟行:乘船出发。 - 楼中燕子:指在楼上的燕子。 - 津鼓声:渡头传来的鼓声和号角声。 - 译文: - 西陵渡口的潮水已经退去,水位与水平相齐
存恕堂前种杏家 绛光夜夜发丹砂 赏析: 这首诗以“存恕堂”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下是对其逐句释义: 1. 存恕堂前种杏家 - “存恕”意为存有宽容之心,而“堂”则是古代建筑中重要的居住与议事场所。此处将“存恕”与“堂”结合,寓意着通过宽容之心去思考和行动,就如同居住在存恕堂之中一般。 2. 绛光夜夜发丹砂 - “绛光”指的是红色的光芒或色彩
【注释】 吴姬:指歌女。戏作:即“戏作杭州,戏为吴姬”。 魫(yīn)冠:梳妆打扮,戴上发髻。望若空:望之如空,形容吴姬的装束华丽,像没有戴任何饰品一样。魫(yīn):古同“簪”字。 泪妆:泪水沾湿了妆容。眼角晕娇红:眼泪滴在脸颊上,使得眼角处泛出淡淡的红色。娇红:指女子的眼色,也形容泪水的颜色。 染得罗裙好颜色:指吴姬所穿的衣服色彩艳丽。罗裙:丝织品做的裙子,常用以比喻女子的服饰。 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