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仁
注释:黄仲文的扇面小景,如同山中隐者般潇洒。他胸中有丘园,下笔时便如王维一般自然。何时才能在南窗分得一幅,用它来描绘辋川的烟雨,让我为题诗而陶醉? 赏析:诗人在欣赏了黄仲文的扇面小景后,感慨万分,认为其有王维之风,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的前两句写黄仲文的画艺高超,他的胸中有丘园。第三句说,什么时候才能在南窗前分得一幅黄仲文的扇面小景,以便在上面题写赞美之词呢
【注释】 挽蒋鹤田:悼念蒋鹤田。鹤田,蒋鹤田的字。蒋鹤田(1475-1543)明文学家,字子翼,号青溪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授行人,历官礼部主事、郎中。正德初,以言事下狱,谪为建昌县典史。后起补南康推官。世宗即位,召拜南京国子祭酒,迁太仆少卿,出为江西按察使。以忤刘瑾,谪戍宣化卫,寻致仕归。 忆过秋山访隐居:回忆起曾经到过秋天的山中拜访隐居在那里的人。
注释: 方方壶画垂纶意——方方壶:指酒器。画垂纶,即画鱼。 渔父空头白,生涯一舸微。渔父:指打鱼的老头。空头白:白发苍苍。生涯一舸微:生活清贫。 欲浮沧海去,又逐暮潮归。欲浮沧海去:想乘船到海上去。又逐暮潮归:又随着傍晚的潮水返回。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渔父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渔父生活的理解和感慨。 首句“方方壶画垂纶意”,直接点明了主题,即酒器中的鱼画和渔父的生活。这两句通过描绘渔父的形象
注释:花儿的容貌比得上美人的容颜,石头的纹理象征着人的心迹,我拿起团扇来写新诗。昨天和同车的人一起告别了天之宠妃,不必用长门宫的金买赋金。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赠友诗,通过赞美班姬(字子虚)的美貌与才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谊的珍视。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花儿的容貌比得上美人的容颜,石头的纹理象征着人的心迹,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情与情感的赞美;同时,通过对昨日同车之人的描绘
【注释】 空山:指荒凉的山。 秃木:枯干的树木。两株长:指两棵枯死的大树。屈干:弯曲的树干。樛(jué)枝:盘曲的树枝。下有敷荣三五树:下面还有几棵树繁茂生长。敷荣:茂盛。三五:指三、五。自缘:由于……的缘故。低处:低洼之处。少风霜:少了风雨。 赏析:《题张师夔小景》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一首题画诗。诗人以“秃木二株”开篇,描绘了空山中两棵枯木的形象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隐者在山中伐木归家的情景。首句“野桥横涧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景色。次句“茅屋傍林微”,点明地点和时间,为下文作铺垫。第三句“隐者无寻处”,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末句“春山伐木归”是全诗的高潮,表现了诗人对隐者归家的欣喜之情。 【答案】 ①“野桥横涧浅”:野村小桥横跨着溪流,溪水不宽。②“茅屋傍林微”:茅舍靠近树林,十分幽静。③“隐者无寻处”
注释: 窈窕(yǎozǎo):幽深的样子。 云树:指云雾缭绕的树木。 岐路:岔路口,多指通往不同地方的路。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对云树和故乡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首句“窈窕川谷静”,用词精准地描绘了平川谷地的宁静景象。这里的“静”字,传达出一种平和、安详的氛围。 “苍茫云树深”,诗人将视线投向天空,只见云层密布,树木参天,给人一种深远而广阔的感觉
注释:桃花盛开,双雀在花间嬉戏,最能让人感到愉悦,这是因为有高明的工匠用画笔描绘出了它们真实的形象。双雀在花枝上双栖,似乎在无尽的思念中长占一枝春色。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桃花双雀的美好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留恋之情。诗中的“桃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而“双雀”则是春天的象征之一。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双雀的生动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让人仿佛置身于花丛之中
【注释】 墨梅:用墨画出的梅花。 不必论清白,犹怀度暗香:不必去评论它的品格是否纯洁,它还是怀有香气的。 无人知此意,月色正昏黄:没有人能知道这梅花的意思,因为这时月亮已经偏西,天色很暗。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作者自注“墨梅”,即画上的梅花,也暗喻自己。全词以梅花为题,写梅花不须论品格,自有其高洁之志;又因其无主人而更显其孤标傲世。首两句写梅花不须言其品格而自有清香,第三句写月光已斜
注释: 平川开远景,倦客忆先庐。 数里闲云在,东风过雨初。 译文: 广阔的平原展开远方景色,我厌倦了旅途中的生活而怀念起我的旧居。 几里的闲云飘荡在空中,春风和雨水刚刚过去。 赏析: 此诗首句“平川开远景”点出了诗人所见之景是平川,并且平川上已经展现出了远处的景色,为下面的内容做了铺垫。第二句“倦客忆先庐”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诗人已厌倦了旅途生活,思念起了自己的老居。这种情感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