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注释:慎独幽人,指的是那些隐居在深山中的人。阳精阴魄,指的是太阳的精华和月亮的魂魄,它们相互寻找,互相映照。也知自有天光在,指的是虽然我知道天光在,但是却无法照亮我。谩借馀辉照我吟,意思是我借用天光来照亮我吟咏的心情。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容照岩的描绘,表达了他的孤独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用"慎独幽人坐处深"来形容他的孤独和深居简出的生活状态
注释:想象春天到来时,我品尝茶香,感受山间景色的美妙。在雨之前采摘了许多茶叶,现在收好了几篮。斧头没有落在幽人手中,我很高兴家园得到了休息。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春天的到来充满期待的心情和对家乡宁静生活的赞美。诗人在春日里品味着茶的美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而他在雨前采摘了茶叶,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珍惜。最后一句“斧斤不落幽人手”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和谐安宁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舟中月色晓更明,江上客情秋更多。 昔去今来尘世扰,几时清静似季鹰? 注释: 1. 船中月色在清晨时分更加明亮:晓尤在。 2. 江上客情在秋天更为深厚(多):秋更多。 3. 从前的离去和现在的归来都带来了纷扰(尘扰扰):昔去今来尘扰扰。 4. 什么时候才能像季鹰一样超然物外,不受世事纷扰呢(几时清为季鹰过):几时清为季鹰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诗作
解析与赏析: 诗意与注释: - 泛舟钱塘西湖:描述在杭州钱塘江边的西湖上划船。 - 芡出波间千颗软:指芡实(也称鸡头米)在水中生长时,形状圆润、颜色浅绿,像无数珍珠般散落于水面。 - 蟹从秋后两螯肥:描述秋天之后,螃蟹的两个螯部变得肥大,肉多而味美。 - 且呼玉友来相伴:邀请玉(或称月亮)作为陪伴,共同欣赏美景。 - 等候蟾光与夕晖:等待月光照映下的美景和夕阳的余晖。 译文: 泛舟钱塘西湖
这首诗描绘了西兴山院的景致。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山寺闲来一饭休,风云相送有潮头。 注释:山寺中闲暇无事的时候,可以享受一顿简单的斋餐。而当风云相送之时,仿佛看到了潮水涌向前方。这里的“一饭休”指的是吃一顿简单的餐食来放松心情,“风云相送”则形容天空的云彩和风势,似乎在为船只送行。 2. 月明中看红莲市,已在东南第一州。 注释:在明亮的月光下,可以看到繁忙的红莲市场
渔者 其一 古来天隐有秦渔,莫忽烟波一艇孤。 舒网卷纶聊寄迹,解将疵患笑真儒。 注释:渔人(渔父)自古以来隐居在深山里,就像秦国的渔夫一样,不要轻视那些在烟波中一叶扁舟独自垂钓的人。渔翁放下渔网,收起竹竿,悠然自得地在这里寄居生活,他可以解开心中的烦忧,以笑傲真儒的姿态来面对世人。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者的生活。诗中的“秦渔”是借用了古代秦国的渔夫形象,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
``` 石佛地涌天镌一化身,是何年岁定中人。 有无禅语难为问,到了机忘始绝尘。 注释:石佛从地面涌出,仿佛天地雕刻而成的佛像,它的出现标志着什么年代?无法确定它的主人是谁。即使有了禅宗的语言也难以询问,一旦领悟了其中的机妙就会忘记一切,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石佛的诞生,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意。诗中提到“地涌天镌一化身”,表达了石佛的出现仿佛是天地间的一种神奇造化
【译文】 想曾潜养望真空,散在人间一念同。 须说密岩居第一,解移神用相圆通。 【注释】 桐庐县:今属浙江省杭州市。仙人洞:位于桐庐县西南的神仙居中。 想尝:曾经。 潜养:隐居。 望真空:希望达到虚无的境界。 散在:散布于。 人间:世间。 一念:指人的心念。 须:需要,须要。 说:解说,解释。 密岩:深岩,指山石。 居第一:居于第一位,即最突出。 解:懂得。 移:改变,运用。 神用:神妙的作用。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一 去留南北须看景,聚散朝昏莫问时。 但取紫玄翁兴尽,一身明月是归期。 注释: ①紫玄:道教用语,指神仙。 赏析: 《泛舟钱塘西湖 其一》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去留南北须看景,聚散朝昏莫问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是去还是留,都应该以观赏风景为主,不要过多地考虑朝晚聚散的事情
【注释】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在今杭州西南。望湖楼:位于湖上。好是水边歌舞后,绮罗人在画栏时:是说西湖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人们在这里欣赏歌舞、游赏湖光山色。 【赏析】 这是一首写西湖风光的诗,描写的是西湖美景中一个动人的瞬间。诗人泛舟西湖,来到望湖楼上,只见云与楼齐,俯瞰西湖,只见银河倒泻在西湖之上,十分壮观,使人目不暇接。“好是”二句写湖光山色,是西湖胜景中的一个绝妙镜头。它以动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