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公恩
诗句解读:不画凡花只画兰,丰神无异作书难。如今也看𧹬𧹛好,笑未当初学牡丹 1. 诗词原文与注释: -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 如今也看𧹬𧹛好,笑未当初学牡丹。 2. 诗意解析: - “身在千山顶上头
注释: 山村:乡村。 细草危桥一径斜,柴门高柳是谁家? 细长的小草铺满了危桥,一条小路在斜阳中蜿蜒;高高的柳树掩映着柴门,这是谁的家门? 蕨羹麦饭无馀事,闲看溪边桔梗花。 没有其他事情需要操心,闲来无事便欣赏溪边桔梗花的美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乡村景色的诗。首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乡村画面,小草覆盖了危桥,小路在斜阳下蜿蜒,高柳掩映着柴门,这是谁的家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宁静
注释:初秋时节,塞外的草已经泛黄,晚上还有霜。秋天的天空清澈明净,一群大雁排成整齐的行列飞过天际。多少次我因思念弟弟而醒来,在梦中听到大雁的鸣叫声,那声音清脆悦耳,直到月儿爬上窗台。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塞草初黄夜有霜”点出季节和环境,“秋空云净雁成行”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秋日天空图卷,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三句“几回啼醒他乡梦”写出了思弟的深情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钩深守约不同尘: - 钩深守约:指的是深入探究和坚守简朴的生活态度,不随波逐流。 - 不同尘:意味着这种生活态度与世俗之人截然不同。 - 这句诗表达了林翁(诗人)追求高尚、独立生活的志向。 2. 三法持衡妙四真: - 三法持衡:指用三种方法来维持平衡,这里的"衡"可以解释为衡量、平衡或稳定。 - 妙四真:这里的“四真”可能指的是四种美德或四种理想状态。
诗句释义: 1. 虚堂昼静独徘徊 - “虚堂”指的是空旷的屋子,可能是指作者居住的地方。“昼静”表示白天的时候安静。“独徘徊”描述了一个人在空旷的屋子里来回走动。 2. 帘幕无人风自开 - “帘幕”通常是指窗帘或门帘。“无人”表示没有其他人。“风自开”表示风自然而然地将帘幕吹开。 3. 花雨不知何处落 - “花雨”通常指花朵落下的雨。“不知何处落”表达了对花雨下落之地的疑问。 4.
君已神归入杳冥,夜窗犹忆说天星。 青山原自堪埋骨,只是无人解葬经。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缪公恩的作品《哭林翁四首·其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1. 君已神归入杳冥: - “君已神归”表达了对于某人(林翁)已经去世,灵魂归入虚无的哀思。 - “杳冥”意味着深远和幽暗,可能形容死亡带来的寂静和深远的影响。 - 这两句表达了对逝去者的深深怀念和哀悼。 2. 夜窗犹忆说天星: -
【注释】 自饱园蔬脱粟香:园中蔬菜自己种的,吃起来有滋味。 午馀磅礴倚绳床:下午的阳光照射下,躺在绳床上休息,感受着阳光的温暖。 疏帘一任风来去:打开窗户,任凭风吹进来。 领取茅斋北牖凉:领取茅屋中的凉爽。 【赏析】 《归舍》是宋代诗人陈棣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归家后,在庭院纳凉、品茗、读书的闲适生活图景。 首句“自饱园蔬脱粟香”写出了主人公自家种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情景
注释:清晨的露水还湿着未干,轻轻地风绕着雕栏。 不需要幽人在旁欣赏,只此丰标秀可餐。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卷。诗人以清露、轻风为景,形象地描绘出清晨的景象。通过“晓未干”和“细萦绕”等词的使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最后一句“不必幽人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解析】 此题为“理解型默写”,难度不大,但要求考生对诗歌内容有深刻的认识,并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本题要求填写的诗句为“寄答梁鹤庄”,其内容如下: 法书分我浣溪笺, 属领风花雪月权。 俗骨自来医不得, 此中清旷恐无缘。 【译文】 你的书法作品分赠给我,就像把浣溪笺分给你一样。你领受着风花雪月的权力,也享有着世俗人无法医治的病疾。我在这里生活,恐怕与你不相通了。 【注释】 ①法书:指书信、文稿
注释 1. 寻山问水:寻找山林,询问水的源头。常用以形容求教、探询或游览的意味。 - 精神:活力、生命力。 2. 矍铄:精力旺盛,健康长寿。 3. 九旬:古代用“十”作为年龄单位之一,九十岁即一个老年阶段,这里指九十岁高龄。 4. 掀髯:形容大笑时露出胡须的动作。 5. 自得:内心感到满足和喜悦。 6. 不离奇:没有奇特之处,符合常理。 7. 天真:自然纯真,没有做作。 8.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