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汝砺
注释:在广汉舜山寺与友人分题,得“申”字。 溪山幽静,隐逸闲适,我如今随同旅人一起飘荡,心中感到惆怅、悲戚。 南国辽远辽阔,愁绪纷乱如织;北音未至,分别时的心情却如初逢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首先要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分析其表达的情感。然后根据注释理解其思想感情。最后进行赏析即可。 首句中的“地禁蛟龙藏玉宇”,是说天帝把蛟龙藏在了天上的玉宇,而地上却禁止了它们的出现。这里的“天帝”指宋神宗,“蛟龙”指王安石,“玉宇”代指朝廷。“天寒凫雁浴瑶池”一句意思是:天冷了,水鸟们纷纷来到池中沐浴。这里的“瑶池”,代指皇宫
诗句 一似维摩万丈居,俱无未足亦无馀。 忘言自看恒沙水,却笑临川苦羡鱼。 译文 我的房间就像维摩诘先生居住的万丈高阁,既没有多余的部分也没有欠缺的地方。我放下一切语言,看着恒河中的水滴,却嘲笑临川的人羡慕鱼儿的自由。 注释 1. 维摩诘:古印度的一位高僧,以智慧和道德闻名。 2. 丈室:古代佛教中僧人修行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王玄策所住的方丈。 3. 未足:不足,缺乏。 4.
注释: 1. 浅水池塘莲叶香:在浅水池塘中,荷叶散发出阵阵清香。 2. 红尘道路柳阴长:红尘道路上,柳树的树荫显得格外漫长。 3. 黄梅雨裛栏干湿:黄梅时节的雨水打湿了栏杆,使它们变湿。 4. 翠柏风吹襟袖凉:风中的翠柏树叶飘落,使人感到凉爽。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首句“浅水池塘莲叶香”,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注释】 范蠡:春秋时人,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他泛舟五湖,后隐居于陶山(今江苏宜兴)。这里用“扁舟”指范蠡。 维摩:即维摩诘,古印度佛经中著名的大乘菩萨。相传其室中有四大弟子,以文殊(师)为最。 莲:佛教称荷花。 窥笼:比喻受限制不能自由自在的境遇。 【译文】 范蠡在江湖泛着小舟,维摩丈室中坐看莲花。 我喜爱你像莲花出水,可惜自己却像被鸟所困。 【赏析】 《答云居道者》是一首咏物诗
注释: 北风:形容北风猛烈吹拂,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北望南淮云更遮,别离始觉路为赊。 北望南淮:向北眺望南方的淮河,指诗人所在的北方地区。云更遮:云雾遮住了视线,使视线变得更加模糊。 别离始觉路为赊:因为分离而开始意识到时间的流逝,道路变得遥远。赊:长、远。 深林青杏还争熟,浅水红莲亦自花。 深林青杏还争熟:在茂密的树林中,青杏仍然在争夺成熟的机会。 浅水红莲亦自花
【注释】 1. 熙宁:指宋神宗赵顼年号,公元1068—1077年。 2. 丁巳:干支纪年法,指公元1076年。 3. 蜡祭:古代祭祀中以蜡为祭品的一种祭祀活动。 4. 致斋:古代举行重大祭祀时,在举行前要举行斋戒,以示虔诚。玉津:指京城东面的天津桥附近地区,是宋代皇宫所在地。 5.西园:即西华亭,位于汴京(今开封)东门外。 6. 春风破雪回:比喻春风吹开被雪覆盖的万物,使大地恢复生机。 7.
【注释】 奉使:奉命出使。丹阳:今属江苏,古称丹徒。在长江北岸。途中杂言:途中偶成的抒情诗。 黄鸟:一作“黄鹄”。水边常飞的小鸟,这里借指使者。 短亭:指驿亭。古代驿传每隔十里设有一亭,称为“十里一长亭”,十里一短亭,故称“短亭”。临漳:即临漳县,治所在今天河南安阳市。 苍茫:茫茫一片。 赏析: 此诗是诗人奉使出使丹阳途中所写。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首句以黄鸟比喻出使之人
注释: 1. 朱明犹自有春天:意思是虽然现在是夏天,但是依然有春天的气息。 2. 野色逢迎定洒然:意思是田野的景色和人的心情相映成趣,让人感到愉悦和轻松。 3. 蕉叶莫虚停酒盏:意思是不要让蕉叶遮挡了酒杯,让美酒畅饮。 4. 杏花频委寄诗笺:意思是要经常把写在诗笺上的诗句送给朋友,表达自己的心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的美景,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田野的景色
仲至迁居同曹家西巷在蔡湖之北也里巷吾真孟母邻,齑盐知不笑清贫。 风云只恐公飞去,那肯淹留寂寞滨。 注释: 1. 孟母:指古代贤母仉氏(字子贱)。她三迁住所,使孟子得以成才,后人以“孟母三迁”比喻良好的环境对人的重要性。 2. 齑盐:泛指日常生活的简单食物。这里用来比喻生活简朴,不追求奢华。 3. 风云:喻指世事变化无常。 4. 公:指诗人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迁居到同曹家西巷后的感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