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汝砺
【注释】 系舟:把船系在江边。 慈湖:位于江西九江,是著名的风景区。 徜徉:悠闲自在地散步、游览。 杨柳更老苍:柳树依然挺拔,但已经衰老了。 却望:回头看。 灵芝:传说中的一种神奇植物,这里指代隐遁的高人。 西北路:指隐居的地方。 沧浪:大波浪,形容风势很大。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作者在诗中通过对过去和现在两种不同情景的回忆与对比,表达了对隐居山林生活的向往之情。 “系舟此地昔徜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作品。 雪余税马立孱颜,望尽南垂北际山。 注释:大雪过后,税务官在马背上站立,望着南方的尽头和北边的边界。 一段黄云凝不散,胡人说是瓦桥关。 译文:一阵黄色的云彩聚集在一起,不能散去,胡人却称之为瓦桥关。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站在税马之上,远望南方边陲的景象。首句写雪后之景,次句写远眺之景,最后一句写传闻之辞,三句之间相互关联,浑然一体
杂咏诗其二 朔风吹雪满天涯,寂寂朝云冷万家。 试步城头望坊巷,玉枝无处认梅花。 注释: - 朔风(sōu fēng):北方的寒风。 - 雪(xuě):降下的冰晶。 - 天涯:指遥远的边疆或天边。 - 寂寂(jì):寂静无声。 - 朝云:早晨的云朵。 - 玉枝:像玉一样洁白的树枝。 - 梅花:常在冬末早春绽放的植物,这里指梅花。 译文: 北风呼啸着吹落了满天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大地
独登城台感怀寄兄长其二 秋至孤峰,心系远方,独登城台,思绪如潮涌。身羡归鸿,翱翔东去,欲问江南何处好?乱山无尽,自成风景。 译文: 秋季到来常感漂泊之苦,羡慕归鸟南飞又回到故土。想要询问江南的所在,但乱山之中无穷尽。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秋季孤独登山时的感慨与思乡之情。首联“秋来常苦客飘蓬”,直接点明季节背景和诗人自身的感受,秋天的萧瑟使得游子倍感漂泊之苦。颔联“身羡归鸿飞复东”
【注解】 碧竹:青翠的竹子。侵云:覆盖着云霄,指高耸入天际。 湘沅:即洞庭湖。官期:官职之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一次与兄弟们一同游览竹林时的即兴之作。诗的前两句描写了竹林的景色,后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留恋之情。 首句“碧竹侵云一万竿”,描绘了一幅竹子苍翠欲滴、直插云霄的画面,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了竹林的壮观景象。这里的“碧”字,既形容竹子的颜色,又暗寓了诗人的情感;而“侵云”二字
诗句原文: 青山远远水回回,初见钟陵城上台。 将迎不独儿童喜,杨柳看人亦眼开。 译文: 在宽阔的江面上,远处的山峦与江水相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当我首次抵达钟陵城时,登上了高高的观景台,欣赏着周围的美景。 当萧推官迎接我时,不仅仅是孩子们欣喜若狂,就连周围的杨柳似乎也在用它那清澈的眼睛看着我,仿佛在欢迎我的到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抵达新的地方时的所见所感
【释义】 晚行竹林,兄弟相率赋诗。 秋风吹拂我衣角,留恋胜景忘却归家。 眉间横卧的月亮是新月,雪花落在林梢飘舞如鹭。 【赏析】 《晚行竹林兄弟相率赋诗》,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首句“苒苒秋风吹我衣”,秋风萧瑟,吹动衣衫,诗人感到凉意,这两句写景,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环境。第二句“留连清胜夜忘归”,在如此美景中,诗人流连忘返,不想回家。第三句“眉横云外新蟾上”,月光下,诗人抬头看到天上的月亮
江花四首 鸥鸟来何事,渔舟到亦迷。 落花流更远,疑是武陵溪。 注释: 鸥鸟:此处指在江面自由游弋的小鸥。 何事:为什么? 落花:飘落的花瓣。 流远:流动得很远。此句描绘了江边花瓣飘散的情景。 武陵溪:传说中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所在之地,此处用以比喻江边的迷人景致。 赏析: 《江花四首》是唐代诗人彭汝砺的作品之一,共四首诗。本诗通过描绘鸥鸟、渔舟与落花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联想
注释:孤城位于幽谷之中,傍晚时烟雾弥漫,与我的心境一样沉重。寒夜独处,只有风的声音,吟咏着内心的感受,扁舟应当在明亮的月光下安顿下来。 赏析:这首诗以“独登”起笔,点明题意。首联写诗人登上孤城台,面对的是一种清冷寂寥、苍茫无际的景色和心情。“晚烟”“事绪”,是孤独感、压抑感的象征。这种感受,不仅由眼前的景象引起的,而且更由于对“此同”的体会而加深。颔联写诗人在寒夜独吟时的情态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其一 陈师道教授示黄梅诗次韵呈正夫学士四首,其一是一首关于花的诗,描绘了酴醾和蛱蝶的美丽。诗句“旧作酴醾白,新翻蛱蝶黄”通过对比展示了两种不同的花卉美态。酴醾洁白如雪,给人以静谧之感;而新翻的蛱蝶则色彩斑斓,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变化。 诗句中的“不须多变态,固自有真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见解。他认为,花朵无需过多繁复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