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汝砺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理解诗句大意,然后把握诗句的意境与情感,最后结合注释和相关写作背景进行欣赏评价。 “簿领终朝困蒸暑,危亭一息得微凉。”诗人在炎热的暑天里苦不堪言,好不容易等到了一个清风徐来、暑气全消的时刻,便来到水亭上享受片刻的清凉。 “草迷幽径回环绿,花落沧波在处香。”“草迷幽径回环绿”写水亭周围环境之美。“花落沧波在处香”点出“水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同游独山其四》。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城楼日日望霄垠,车马今来访旧闻。 注释:城楼上每天都能看到天空的尽头,现在车马来到了这里,是为了探访过去的传闻。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独山的向往之情。城楼上的望远,意味着他对独山的高度和广阔有着深深的敬畏和期待。而车马的到来,则意味着他终于有机会亲身来到这个曾经听闻的地方,这种期待和喜悦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绪。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七绝,作者通过描绘池中的景物,表现了作者的豪情逸致。诗人用“波澜”、“彩霓”、“花间”“高枝”等词语,把池塘中的水波、花木、楼阁、飞鸟、游鱼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与朋友共游时的豪情逸志和乐观开朗的情怀。 【答案】 堤外:堤岸外面。波澜(水波):波浪。浸:沾润。彩霓:彩霞。花间:花丛之间。宫殿:楼阁。出:露出。高枝:高处的树枝。风高:风势很大
送程给事并次中丞杂端韵 你离开江淮已经几年了,如今欢声笑语仍然纷乱。 你的恩宠荣耀又带领千军的部队出外,你的成绩最好应当是一路领先。 诗句在幽静的寺庙用竹笔细细题写,酒杯深深地泛过碧绿池塘的莲叶。 风流将会延续当年王羲之兰亭盛会的盛况,幕府之中能没有窦巩这样的贤才吗
注释: 1. 城隅东北起危亭,卧栋飞檐控地形。 这句诗意思是在城角落东北方向,高耸的亭子,卧着的屋梁和飞翘的檐角掌控着地形。 2. 万井不藏平野绿,一湖才见远山青。 这句诗意思是无数的井没有隐藏平野的绿,只有一座湖才能看见远处的青山。 3. 春归会圃低华幄,雨歇寒芜露翠屏。 这句诗意思是春天回来时,会在花园里低下华美的帐幕,雨后寒草上露出翠绿色的屏障。 4. 日暮登临望楼阙,误随飞鸟下南溟。
诗解 第一句: 独山亭子山之心,万竹相围尽翠阴。 - 独山亭子山之心:指独山的亭子位于山的中心。 - 万竹相围尽翠阴:竹林茂密,遮蔽了四周的阳光,形成了一种静谧的绿色阴影。 第二句至第四句: 这部分描写了独山的自然景色和环境氛围。 1. 古刹地幽红日永:古寺位于幽深的山谷中,即使在烈日下也显得宁静祥和; 2. 悬崖人静碧云深:高高的悬崖上,人们很少走动,周围被浓雾环绕,仿佛云雾缭绕;
和李馀干干越亭 溪流可达非千里,客梦相望欲十年。 胜景过去常被老人提及,如今见到您贤明的治理。 月移波影归珠箔,风转滩声落绮筵。 安得浩歌寻涧曲,独飞纶钓醉霜天。 注释: 和:应和,即作诗以应和对方的诗歌。 余干(yú gàn):古县名,今属江西,位于赣江上游。 越亭:亭名,在浙江绍兴市西南。 溪流:指剡溪,源出浙江嵊县南与诸暨县东,经绍兴入海。 百里:《庄子·外物》载,孔子行于泽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送鄱阳太守》,全诗如下: 朝星一夜渡寒江,千里瞻依重慨慷。 荆土定能碑岘首,召南安敢废甘棠。 遗恩未散波涛润,令德长馀锦绣香。 吟尽肺肠还自惜,江湖不似去思长。 注释: - 朝星:早晨的星星。 - 一夜渡寒江:一夜之间渡过了寒冷的江面。 - 千里瞻依重慨慷:遥想自己千里之外,依依不舍的情感和感慨。 - 荆土:荆州的土地,指代作者所在地。 - 碑岘首:在岘山刻石立碑。
和谒孝肃祠堂 声容不见见灵祠,眷惜徘徊重叹咨。 樵牧万家歌旧泽,簪绅百拜望英资。 深图遂失商霖远,清论空随海月垂。 欲拾绪言嗟未得,风流喜读大夫碑。 注释: 1. 和谒(hè):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敬仰。孝肃:指南宋名臣赵汝愚的庙号。 2. 见:看见。灵祠:指赵汝愚的祠堂,这里特指祭祀赵汝愚的地方。 3. 眷惜:怀念,留恋。徘徊:来回走动。重叹咨:多次叹息。 4. 樵牧:指樵夫和牧人
【注释】 下诏:皇帝下达诏书。 师帅:军队的统帅。高才:指才能高超的人。献臣:进言献策的人。中和:指朝廷。 事出中和民自怿:事情出于中和,百姓自然欢喜。 捐苛细:去掉烦琐苛严的东西。物长春:万物得以生长繁荣。 红裙:女子穿着红色裙子。涕泣:哭泣。瞻征旆:远望征人车马。 簪绂:古代官员束头发用的簪子和丝带,代指做官。问行色:询问旅途情况。几时:什么时候。携节:拿着符节,指作官。渡江濒:渡过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