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寿宬
注释:隔着墙壁,我听到了小鸟的歌声,坐下来感觉春天的气息。中午睡觉的时候恬静而不安稳,才知自己被关在笼子里。 赏析:这首诗以鸟语、春风为引子,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幽怨之情,同时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囚禁生活的不满。首句“隔墙听幽哢”,巧妙地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听鸟声,引出下文的感慨。中间两句“入坐春融融。午梦恬不成,始知身在笼”则进一步描绘了内心的感受
飞流三百丈,日射碧琉璃。 一气何终极,淋漓自不知。 注释: 飞流:瀑布如从高崖直泻而下。 碧琉璃:形容瀑布的水色像碧绿色的琉璃一样晶莹美丽。 一气:指瀑布水流所到之处的气势。 终:终止。 淋漓:水势强劲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嘉佑的《书香炉瀑布图后》。全诗共四句,前两句主要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瀑布气势的赞美之情。 首句“飞流三百丈”,直接点明了瀑布的高度
诗句注释 - 江横信笔:意为江水如信笔般随意流淌。 - 潮汐有赢缩:指潮水的涨落有时盈满,有时亏缺。 - 无古今:意指江水没有固定的界限或时间上的界限。 - 鱼龙任掀舞:形容江面上鱼儿和龙形的水鸟随波逐流,自由自在地翻腾起舞。 - 孤月在天心:指月亮独自高悬在天空中央,明亮而清晰。 译文 江水仿佛信笔随意地流淌, 潮水时涨时落,没有固定的边界; 鱼儿和龙形的水鸟随波逐流,
【解析】 此诗写于诗人被贬潮州途中,是一首纪行诗。全诗紧扣“桥下船”,以桥下船的停泊地点来描写沿途风景的变化。第一句点明时间是清晨,第二句交代了环境气氛——春阴、柳垂雾,第三句提出一个疑问,第四句回答这个疑问,描绘出一幅春雨初霁、柳絮轻飘的美丽图景。 【答案】 译文: 晨曦中桃花盛开像一片朝霞,春雨后柳条垂挂如薄雾缭绕。想问你船儿在桥下停靠,顺流而下将去何方? 注释: 沧浪亭:即苏州沧浪亭
注释:把云朵当作一幅画,晴阴都不相同。 不知这究竟是谁的画,伫立在山巅意蕴无穷。 赏析:诗中的“怡云”是作者自比于天上的神仙,用“一片画,晴阴浑不同”形象地描绘了云朵的美丽和多变。而“不知谁是画,伫立意无穷”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深敬畏和赞美之情
注释:杏粥是因为怀念故乡而做的,榆羹难道是为了迎接春天吗?我凭吊禁火的习俗,把这些事情告诉那些乞讨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感怀诗。诗人借寒食节之机,触景生情,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追忆和对故土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意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酒的热爱。全诗如下: 画船 世路羊肠姑已之,扁舟我欲问冰夷。 只因吏部酷好酒,岂是鸡林要售诗。 万事不如潮有信,寸心唯赖月相知。 斜风细雨休归去,此政老翁沉醉时。 注释: 1. 世路羊肠姑已之:世路,指世间的道路;羊肠,形容道路弯曲曲折;姑已之,意喻世事已经如此,无法改变。 2. 扁舟我欲问冰夷:扁舟,小船;冰夷,指诗人自己
【注释】滴:滴落。萝衣:用萝叶编成的蓑衣。 翠岩:青翠的山岩。因山岩青翠而得名。嶙峋(lín xūn):形容岩石高峻突兀,参差不齐。因“嶙峋”而得此名。一榻:指一床。千峰:指许多山峰。诗人以山为伴,卧于床下,故云“因诗忆古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把山岩比作人,将山岩的青翠比作人的衣服,将山岩上生长的苔藓和石缝中长出的小草比喻为人身上的斑纹,生动地表现出山岩的秀丽。全诗语言朴实无华
注释: 青霞西亭:在西边的亭,青霞。 长松被薜荔,怪石生烟霞:长松被薜荔覆盖,怪石生出烟霞。 檐牙木杪见,上有山人家:从房檐下露出像牙齿一样的树枝,上面有山家的小屋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西边的高亭,亭内有苍翠的松树和缠绕着薜荔的怪石,还有冒着烟雾的山间小屋。整个场景宁静而神秘,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注释】 菊泉:以菊花命名的泉水。 种菊:种植菊花,泛指栽培菊花。 蒙秋潭:沐浴在秋天的水潭中。 与村中人:和村里的人一起。 一瓢:一杯酒。 清甘:清爽甘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小诗。首句“疏泉得古髓”写出泉水的清澈见底,仿佛是经过长年累月的沉淀,才能形成如此清澈的泉水。次句“种菊蒙秋潭”则写出了菊花生长的环境,它沐浴着秋天的水潭,显得格外清新脱俗。第三句“愿与村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