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基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颂一个清廉的官员,他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不贪污受贿,不滥用职权。 1. 第一句:“宰相宰天下,邑宰宰一方。”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大官还是小官,他们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2. 第二句:“司牧尤亲民,慎简惟贤良。”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官员尤其关心百姓生活,他选择的都是贤能的人才。 3. 第三句:“疾苦逾切肤,夙夜耿不忘。” 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官员非常关心人民的疾苦
诗句原文: 衙斋灯火一编陈,骨力原宜耐苦辛。 归听山村牛背笛,免教白首尚依人。 注释与赏析: 1. 衙斋灯火一编陈:“衙斋”指的是官员的办公场所或书房,“灯火”表示照明设施,“一编”可能指的是书籍或文稿,“陈”在这里有放置之意。整句诗表达了在书房中长时间阅读或工作的场景。 2. 骨力原宜耐苦辛:“骨力”通常指坚韧不拔的品质,“耐苦辛”则强调了忍受困难和辛苦的能力
【注释】 王半塘世丈:王半塘,名国维。世丈,对人的一种尊称。枉和:请他作诗。爰叠前韵:请他继续作诗。五首:指前面已有的《咏柳》、《山花子》、《题画竹》等五首诗。玄亭:即玄圃亭,在苏州沧浪亭附近。问字:指访求、探求学问。是翱翔:意指高飞远翔,有凌云壮志。小草深沾:意谓微末之才,却能受天恩泽。湛露瀼:湛,水波荡漾貌;瀼,露滴的样子。形容秋露浓湿而晶莹剔透。郑公:杜甫曾自称为“郑公”,此处借指杜甫
春仲省墓 出自西郭门,微风扇柔枝。蜿蟺九垆山,绀寒云气垂。 彳亍足新愈,道出祖陇陲。既无郁葱树,终鲜屹立碑。 一步一凝睇,当是而更非。尚忆黄莺庙,摄以白云祠。 肃肃谒墓下,有翁前致词。云是泾里来,不问渠能知。 此兆蜘蛛似,土脉人称奇。繄惟予小子,山麓褰书帷。 醴泉汇一源,芝草苗华滋。昔我先人葬,一瓦覆靡遗。 高高祖孑立,蔚为世人师。忠撼葫桥水,孝达金陵逵。 世泽閟未泄,乃衍泾里支。一传吴振铎
注释: 春仲:春季,春季的中间。 省墓:祭扫坟墓,表示对逝去亲人的哀悼之情。 祖德:祖辈的德行和恩德。 愧谢:惭愧,感谢。 咏:歌颂,赞美。 家风:家族的风气或风尚。 追潘诗:效仿潘岳(字安仁)的文章。 行吟:在路上行走时吟诵诗歌。 馆舍:指书房或者书斋。 披:覆盖、遮盖。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逝去亲人的诗篇。诗人在春天的时候来到墓地,缅怀先人的功德,同时表达了对先人无尽的怀念之情。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和理解。解答此类题目要遵循以下原则:1.注意作者的生平和思想;2.注意诗歌的题目,分析标题的含义,如《通济门怀金正希、黄介子二先生》,“通济”是宋代地名,位于今天的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附近;3.注意注释中提示的关键词语;4.了解诗歌的体裁特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5.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等。 本题要求考生赏析下面这首诗的内容。解答此类题目
注释: 凌云意气昔年豪,痛饮何须读楚骚。 不觉中途憔悴甚,亭名怕说是劳劳。 王半塘(字世丈),清代文学家、诗人,曾任《申报》馆长。爰叠,即《咏怀》之二首,作者自题其诗为“叠”,故称“爱叠”。 昔年豪:指年轻时有志向。 痛饮何须读楚骚:痛痛快快地喝酒,用不着吟诵《楚辞》。 不觉:不自觉地。 亭名:指亭子的名字。 怕说:恐怕说出口了。 赏析: 这首诗是王世丈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他年轻时豪情壮志
注释: - 杏林康了自年年,且赋归与养性天。 - 杏林:即指杏花盛开的景象。 - 康了:康,安闲;了,完结、结束。 - 自年年:每年每年。 - 且赋归与养性天:暂且归隐山林,修养心性。 - 一自石梁分襼后,云停月落数灯前。 - 石梁:即石桥。 - 分襼后:分开后。 - 云停月落数灯前:形容夜晚的景色,云彩停止在空中,月亮也落下了,只留下几盏灯光映照在前方。 赏析:
【诗句注释】 1. 白云荐岁:白云,天空中的云彩。荐岁,献上岁月。 2. 游子惊心:游子,远离家乡在外的游子。惊心,感到惊讶和不安。 3. 江南为接壤:江南,指中国东南部地区,这里特指江苏、浙江一带。接壤,与某地方相邻或相连。 4. 宿迁关去便扬关:宿迁关,古代地名,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宿迁市。扬关,古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译文】 王半塘世丈枉和爰叠前韵五首 白云飘落带来岁月的变换,让我想起家山
【注释】 荆山叔祖:作者的叔父。 轗轲(qié kē):指仕途不得志。 泉路:指阴间或死后的世界。 云霄:指天空。 摩桫(mó shuāi):指哀悼。 【赏析】 《挽荆山叔祖》是一首悼亡诗,写诗人对叔父的哀思之情。 首联“涵古茹今学力深,轗轲长此困青衿”。这是说诗人学识渊博,但命运多舛,一生都在官场上受到挫折,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颔联“衔杯惯洒穷途泪,落笔时成掷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