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棠
失题 独夜长城下,孤吟近北辰。 半天初去雁,穷碛远来人。 月黯氛埃积,风膻帐幕邻。 惟闻防虏寇,不语暗伤神。 注释与赏析: 注释 1. 独夜长城下:独自一人在长城之下度过夜晚。 2. 孤吟近北辰:独自一人低声吟诵,似乎靠近北极星。 3. 半天初去雁:天边刚刚飞过的大雁。 4. 穷碛远来人:远方的沙漠中走来的人。 5. 月黯氛埃积:月亮暗淡,天空中充满了灰尘。 6. 风膻帐幕邻:帐篷被风吹动
【解析】 “哭宣城元徵君”一句,是诗题。元徵君即元稹,字微之,唐著名诗人,曾任监察御史。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因触犯宪官,贬为江陵士曹参军(江陵今属湖北)。元稹被贬后,曾寓居宣城(今安徽宣城),故称元徵君。 【答案】 高眠终不起(指元稹晚年辞官归隐)。远趣固难知(意谓隐居生活,其情趣与世隔绝,外人难以得知)。琴剑今无主(意谓自己如今没有主人,指自己无家可归。),园林旧许谁(意谓过去有友人相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进行,切忌以词害意。 “边穷厄未穷”意为:边境地区还非常贫穷。“复此逐归鸿”意为:又像这追逐飞去的鸿鹄一样。“去路多相似,行人半不同”意为:走的路有很多是相同的,可是过客却有大半不是相同。“山川藏北狄”意为:山高川深,北方少数民族藏匿其中。“草木背东风”意为:树木丛生,花草繁茂,都向着东风倾斜
【注释】 前汝州:即汝州,在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北。侍御:官名,古代称朝廷中给地方长官带印信的官吏。 吟诗早得名,戴豸又加荣:意思是说诗人很早就有名声了,后来又因官职显赫而声名更加响亮。 下国闲归去:指诗人被贬谪到远离京都的地方后,过着清闲自在的生活,返回故乡。 他人少此情:别人没有这样的感受。 云移寒峤出,烧夹夜江明:意思是说,云雾移动将寒山露出,夜晚江边灯火明亮。 重引池塘思,还登谢朓城。
诗名:题汧湖二首 作者:许棠 偶得湖中趣,都忘陇坻愁。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湖中的愉悦体验,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故乡陇坻(即故乡)的忧愁的忘却。"偶得湖中趣"表达了诗人偶尔得到湖中的闲适和乐趣,而"都忘陇坻愁"则表明这种乐趣使得他对故乡的忧愁暂时忘却。 边声风下雁,楚思浪移舟。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湖上的感受
冬末时节,我返回了家乡陵阳的别业。 没有媒人带路,归途中自己感到心情沮丧、意气消沉。 邻里乡亲中老朋友很少,田园荒芜,野草深长。 江水翻腾全都失掉岸边,竹子断裂却另成一片林地。 鸥鸟依然认识我,不时飞来听我吟咏苦思。 注释 1.冬杪:冬天末梢,指冬天的末尾。 2.陵阳:县名(今属安徽),在今安徽和县东南。 3.乖心:心意不和,指诗人心境抑郁。 4.闾里:里巷之间,乡间。 5.荒草:指荒凉凋敝之草
【注释】 眠云:指云在天边。终未遂:终未能如愿。策马:骑马。休期:休息的时候。劳魂梦:梦中牵挂,魂牵梦萦。中心:内心。名晚:年岁已晚。看归却泪垂:看到回家的情景而流下眼泪。 【赏析】 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即《冬夜宿陵阳馆有怀》。这首诗是作者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冬杪归陵阳别业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怀念。 “眠云终未遂,策马暂休期。”首句写自己终未能像云那样自由地飘荡,只能策马稍息
诗句:无媒归别业,所向自乖心。 译文:没有媒人引路而归来的家园,我四处漂泊,心中充满了迷茫和不安定。故乡的邻居越来越少,我的田园已经长满了荒草,变得荒凉。海浪翻涌失去了岸边,竹林被风吹得四分五裂,成为一片林立。海鸥似乎还记得我,时不时地停在我的周围听一听我吟唱的诗歌。虽然我一直在寻找归隐之地,但总是未能如愿。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旅途中的孤独感的抒发
【注释】 陇首:指陇山。陇,指甘肃一带。首,山头。无事:无战事。 纵吟:放声吟咏。 游鱼来复去:游动的鱼儿时进时出。 浴鸟出还沈:浴在水里的鸟儿时飞时落。 蜃气:即海市蜃楼现象,是一种由光的折射或反射而造成的自然现象。孤屿:孤立的岛屿。 波光到远林:水波映入远处树林中。 洞庭心:即“洞庭君”,古代传说中的神名。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钓鱼人悠然自得地垂钓于湖边景色的诗。诗的前半部写景,后半部抒情
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 学剑虽无术,吟诗似有魔。 已贫甘事晚,临老爱闲多。 鸡犬唯随鹿,儿童只衣蓑。 时因寻野叟,狂醉复狂歌。 注释: 1. 冬杪:指冬天的末尾。 2. 学剑:指学习武术,这里可能是指学习如何用剑。 3. 吟诗:写诗。 4. 似有魔:好像有种魔力似的。 5. 已贫:已经贫穷。 6. 时因:因此。 7. 狂醉:喝得烂醉如泥。 8. 狂歌:大声唱歌。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