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虚白堂深夜寂寥,初闻淅淅转潇潇。 - 虚白堂:指书房或书斋。 - 淅淅转潇潇:形容雨声细密而悠扬。 第二句:先声似到梧桐叶,馀润旋添杜若苗。 - 先声:指前奏、开端的声音。 - 梧桐叶:常用于形容秋天的叶子,此处可能比喻声音的开始部分。 - 杜若苗: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细微的声响。 - 余润:指声音的持续和深入。 - 旋添:随即增加
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的内容: 癸酉春雪 南国春寒著敝裘,夜窗微霰听飕飂。 梦回虚室惊先晓,瑞应新年望有秋。 老树满庭森棨戟,小奚当户拥貔貅。 一朝顿咤贫家富,捧玉担银入茗瓯。 注释: 癸酉:即癸卯年,指农历癸亥年。春雪:春天的雪花。南国:南方地区。春寒著敝裘:春天的寒冷使得破旧的衣物更加显得单薄。夜窗微霰听飕飂:夜晚窗户里听到细小的雪花落下的声音。梦回虚室惊先晓:梦中醒来发现已经是清晨了。虚室
【诗句释义】 小车曲折穿过云中的山岭,喜爱这高耸入云的万石林。 回溪倒挂松树已枯黄,绝壁半截长满莲花深。 寻幽偶遇此日闲暇时,访古正惬平生心性志。 天池小立戒归去,夜来风雨闻龙吟。 【译文】 乘坐小车曲折地穿过云中的山岭,我喜爱这高耸入云的万石林。 回溪倒挂着枯老的松树,绝壁半截长满了莲蓬花。 在山中寻找清幽的景色偶然遇到这美好的时光,游览古迹正好符合我的心愿。 在天池边站立片刻后提醒自己返回
留别王浚之和文定公韵小隐何年荻扁来,阳城湖畔草堂开。 团蒲曲几凝香寝,町疃芳畦瘿石台。 雪满山阴王子至,日斜滁上醉翁回。 铜瓶早漏春消息,欲取寒香入酒杯。 注释: - 小隐何年:指隐居生活已经多久了。 - 荻扁:形容芦苇摇曳的美景。 - 阳城湖畔:指的是阳城附近的湖边,即现在的太湖洞庭西山风景名胜区。 - 草堂开:意味着有人在湖畔建起了草庐。 - 团蒲曲几凝香寝:用蒲团铺设的曲几上弥漫着香气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赏析诗句,然后分析诗歌的三要素,即意象、炼字和意境,接着结合注释作答。 “天末遥瞻塔影层,今朝携酒试同登。”此句是说在天边远望着灵岩山,层层叠叠的山峰映入眼帘,今天携带美酒一同登上灵岩山。“遥瞻”意为远望,“层”是重复词,表示山的高耸,“塔影”指灵岩寺的古塔,“层”也是重复词
【题解】 这首诗是诗人在湖州时写的,为《全唐风雅》中的一首。秉之是作者的字。 诗以咏物起兴,借对太湖、苏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首联:惠连特地起高楼,准拟常时上相游。 “惠连”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的小名。《晋书·山涛传》:“(王)戎与安丰(王戎字)共诣丞相(司马)导,宿于逆旅。晨夜精勤,积夜不得寐。”此句化用其典意,表明自己有志做一番事业。起句写楼高,暗喻自己的抱负。 颔联
这首诗的格式是五言律诗。下面是对每句的注释和赏析: 1. 栲栳墩前酒一杯,良辰胜友好徘徊。 注释:栲栳墩前,有一杯美酒;美好的时光,让人心情愉悦,朋友间愉快地交谈。 赏析:开篇以自然美景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在美好时刻与友人相聚饮酒的愉悦心情。 2. 绿回野色疄疄绕,翠罨湖光面面开。 注释:绿意回荡,野色缭绕;湖光明媚,水面上映出美丽的景色。 赏析: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通过对山、水、石、木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飞步凌虚碧嶂腰,双扶赑屃逼层霄。”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景象。诗人用“飞步”来形容自己行走的速度,仿佛在云端之上飞翔,而“凌虚”则表示站在山峰之腰,俯瞰整个山脉。同时,诗人还提到了“赑屃”,这是一种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够背负着重物,这里可能是指山峦的厚重与沉稳
【诗句释义】 太湖东转碧溪斜,来访南州孺子家。 旧学不嫌樊氏稼,闲情兼种邵平瓜。 画船载酒人如玉,醉笔题诗墨似鸦。 好约年年为此会,前村踏雪看梅花。 【译文】 在太湖东面转过碧溪的斜坡,来到南州的孺子家访徐季止。 过去学过的东西不嫌弃樊氏的庄稼,闲暇时还喜欢种邵平的瓜。 画船上载着美酒,人们就像美玉一样,醉酒后挥笔题诗,墨色如同乌鸦一般。 最好每年这个时候都来聚会,在村子前头踏着雪去看梅。
襟带江湖楼为仲山都宪作三江:指浙江、江西、福建三条主要河流的汇合处。五湖:指太湖。西,指南。 特起高楼枕碧溪:特建高楼临着碧绿的溪流。碧溪,指东流至桐庐的富春江,这里泛指清澈的溪流。 桐里:在杭州市西南的富阳县城南。波光天外小:水天相接之处显得十分狭小。桐里即桐庐,位于富春江边。 洞庭: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山色雨中迷:山色被雨笼罩,变得朦胧不清。 人怀范蠡舟难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