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鏊
诗句释义: 1. 文思殿上奎章丽,尚爱先朝旧草麻。 - 奎章丽:形容文字优美、华丽。 - 先朝旧草麻:指沈世隆过去的工作成果或文采。 2. 世俗总传元祐脚,诏书亲访隐侯家。 - 元祐脚:指王安石在元丰变法后的写作风格。 - 隐侯家:暗示沈世隆是隐居的智者,被皇帝亲自访问。 3. 魏公老去犹传笏,石庆归来少驻车。 - 魏公老去:指王安石晚年仍坚持写作和改革精神。 - 传笏:指他手中拿着笏板
香山 百二河山势自西,芙蓉朵朵插天齐。 九重日上黄金阙,十里人行白玉堤。 政改辽金元殆尽,气凌韩赵魏皆低。 要当尽览全燕胜,绝顶同君一一跻。 注释: 百二河山:意为险要的山河,形容地势险峻。 芙蓉:荷花的别称。 九重:古代天子宫殿层层叠叠,犹如九重,所以这里泛指宫殿。 黄金阙:指华丽的宫殿。 气凌:气势凌驾。 韩赵魏:战国时期的韩国、赵国和魏国。 尽览:全部看到。 绝顶:山峰的最高点
三忠祠 力挽中原志可吞,悲哉星霣渭滨屯。 郾城诏下黄龙远,燕狱诗成白日昏。 义气悬知千古合,纲常都仗数公存。 如今混一归真主,尚慰孤臣地下魂。 注释: 1. 力挽中原志可吞,悲哉星霣渭滨屯:形容作者想要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但最终却未能实现,只能感叹自己如同星陨一般,只能在渭河之滨屯留。 2. 郾城诏下黄龙远,燕狱诗成白日昏:表示在郾城的诏书下达后,黄龙已远去
诗句解析: 1. "孟秋夜陪飨太庙值雨礼成趋出门且闭归途水几没膝" —— 孟秋(农历九月),夜晚陪侍祭祀太庙,因为下雨而停止仪式。雨后,地面积水几乎没过膝盖。 2. "金门放钥夜朣胧,虎旅当关路仅通。" —— 金门打开,月光洒满,夜晚朦胧,只有老虎守卫的关卡才被打通,暗示着某种困境。 3. "雨脚森森祗对越,镫光闪闪俨歌雍。" —— 雨点密集,仿佛在对峙。灯笼闪烁,照亮了道路。 4.
《中元朝陵值雨已而开霁次倪韩二长官韵·其一》是明朝王鏊的作品。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读: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世途难料是阴晴,自昔朝陵怯此行。 - 世途难料是阴晴:意味着世间的道路变化莫测,就像天气一样难以预测。 - 自昔朝陵怯此行:自古以来,前往陵墓时总是感到害怕。 2. 山指白浮惟鸟去,寺逢黄土有僧迎。 - 山指白浮惟鸟去:描述山的颜色和景象,给人一种空旷和寂寞的感觉。 -
【注释】 北来:指北来的战火 甘泉:即长安,当时刘廷式的驻地 勃勃城:指后秦的国都,在今陕西靖边县东北 且喜:高兴的意思 大夫:指刘廷式,因他曾任过大将军之职 重授阃:指重新被任命为将军 悬知:预料 子弟:指刘廷式的儿子和部下,都是英勇善战之士 河南地:指前秦的都城 魏国:指西魏,因当时西魏王宇文泰屯兵许州(今河南许昌) 折冲樽俎上:比喻在谈判桌上能解决争端 燕然
注释:公退朝房独掩门,寒灯无焰月昏昏。 手书虽在难重读,家事从前得细论。 客枕有怀眠少著,老人无泪恨常吞。 漆园傲吏能齐物,妙语闻之洛诵孙。 赏析:首联写诗人独处书房时的情景,“公退”指退朝,即官员退朝后回家休息;“寒灯无焰”指书房内没有点亮的灯火,只有昏暗的光晕映照在脸上;“月昏昏”描绘出夜晚月光朦胧、寂静的景象。 颔联写诗人在书房内翻阅手书,却难以再次认真阅读;同时
露浥红香湿未乾,绿阴深静护雕阑 露气浸润的花瓣,红香尚未完全散去,却已沾染了几分湿润。在这宁静的午后,我漫步于庭中,只见绿意盎然的大树掩映下,雕花栏杆显得格外精致而古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每至此时,我便不禁想起那些年,与故人一起赏花的时光。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心随花香飘荡,仿佛能触及到春天的脉搏。而今,物是人非,唯有这芍药依旧盛开,似乎在等待着某位旧友的归来。 每次走过这里
这首诗的内容是:在中元节那天,我去朝拜陵墓,天空突然下起雨来,后来雨过天晴。我躺在僧房中,没有起床就听到木鱼声报新天气。在夜晚的灯光下,我感到愁苦欲滴;而马头山的景色却喜人地迎接我的到来。 注释: - 木鱼声里报新晴:木鱼声是僧人用来报时的工具,新天气就是新晴。 - 睡稳僧房未办行:在僧房中睡得很安稳,没有起床准备出发。 - 镫底夜深愁欲滴:在灯下的黑暗中,感到愁苦得几乎要滴下泪水。 -
【注释】长城:比喻保卫边疆的边防。镇:驻扎。寄重将门元有种:指郭挥有才能,能担当重任。令严刁斗寂无声:军中纪律严明,号令严明,所以半夜时分,军营中也听不到打更的声音。高榆:指边关的高大榆树。细柳:指边关的杨柳。汾阳:指边关附近的地名。封未复:指唐朝在天宝年间曾在此设防,现在虽然已没有战争,但边境上还可能有敌人。燕然:指边关附近的山名。燕然石:指刻有铭文的大石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