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家
【注释】海门庵:位于浙江天台山的古庙。镜声:指溪水声,因溪流曲折,水面像镜子一样照出岸边景物。大荒东:即大荒岭,在天台县东南四十里处。苍苔乱石中:青苔长满乱石。环山:环绕山的四周。万树已秋风:万木凋谢,秋天的风已吹拂过。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风景的诗,描写了作者在天台山海门庵所见的美丽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情感。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秋夜和方植之丈》。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 葛衣初解暑方残,夜罢温经辄倚栏。 - 注释: 葛衣(即葛布衣服)刚刚解开,暑热才刚消退一点,夜晚读完经书后,便倚靠在栏杆上。 松月已斜犹满户,海云自落不归山。 - 注释: 松树的影子倾斜在窗前,月光洒满整个房屋,海中的云彩自行落下,却不回到山上。 修翎本志樊笼外,冗土无功笔砚间。 - 注释:
诗句:清明已过树森森,笠泽分流路惯寻。 译文:清明节过后,树木丛生,笠泽的水流分成了两条道路。 注释:清明:指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阳历的四月五日前后。这里指的是清明节。树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笠泽:古地名,这里指代江泽地区,即今天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一带。分流:指河流分成两股。路惯寻:指经常走的路。 赏析:诗中通过描绘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和行走在这条分湖路上的情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明确全诗内容理解,然后抓住关键句子,结合诗句中的重点词语,如“虚”“一寂”“千哀”等关键词语,体会诗人的情感。 【答案】 清寒方酒醒:清冷的秋夜刚过,酒意还未散去,人就醒了。虚馆:寂寞的空屋。深:静谧。一寂捐诗病:在寂寞中,诗人因思乡而作的诗被搁置一边,没有再写。千哀起道心:深深的忧愁从内心升腾而起,引发了他对世事的思考。暗蛩:蟋蟀声
前山陂陁后山孤,清秋一客穷嬉娱。山前落日看平芜,东海书楼片瓦无。 当时兄弟遭明圣,宾客独夸司寇盛。东南遗逸记鸿文,辇毂人才归藻镜。 相国立朝持谠言,本朝补谥当谁先。洞庭归来纵遗议,平生风雅犹高骞。 编插斯楼万丈光,那知倏忽竟销亡。并无旧话桐阴续,空有遗篇锦箧藏。 君不见横云山庄开史局,两行羽伎森红烛。百年文物数江南,岂意故家尽零落。 看山莫负草堂新,山月亭亭射酒樽。世上坚牢定何物,古来兴废不须论
天山坑谷如履夷,将军事毕诗人骑。 古来赞马千万语,不如辕下逢相知。 皇师辗转夙深讨,裴李临军功始表。 天生神物应时须,重见云青出横扫。 清时谁敢议边才,三十六城空壮哉。 但使孙阳行不到,莫嗟绝域老龙媒
镜声吹落大荒东,门掩苍苔乱石中。 江海潮来人未觉,环山万树已秋风。
天末旌旗气独森,翻令骄虏耻为禽。 交章附和时流议,一斥徘徊圣主心。 几见捷书传驿上,共忘烽火照江深。 陈汤功罪凭谁讼,曾有军民涕满襟
清明已过树森森,笠泽分流路惯寻。 人语橹声诸港晓,水痕云气一湖阴。 田园物外真幽绝,乡井书中感易深。 安得一春常买酒,柳天横棹对鸣琴
神仙富贵寻常事,独爱人间汗漫游。 明月青天思太古,画栏碧海倚新秋。 八荒无复藩篱限,一世真悲生死流。 他日梦中向空阔,笑横长笛弄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