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理清思路,然后抓住各个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赏析即可。此题要求考生先输出诗句,然后再给出译文,最后对诗句进行逐一注释并赏析。解答此题时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注释进行分析。例如“乳羝随敝节”一句中“乳羝”指代的是诗人,“敝节”指代的应该是自己的官位。“帛雁识累臣”一句中“帛雁”指代的是皇帝
“世自馀蛇豕,人犹慕凤麟。节旄寒在牧,鈇钺暗生尘。有梦能归国,无邻可避秦。几年江海上,老泪独沾巾。”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处境和心情,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 - “世自馀蛇豕,人犹慕凤麟。” —— 这里用蛇和猪比喻世道,凤凰和麒麟象征理想。诗人感叹世人仍向往美好,但现实却让他倍感压抑。 - “节旄寒在牧,鈇钺暗生尘。” —— “节旄”指权杖
【注释】: 1. 史指挥作堂:史指挥,是唐代名将史敬忠的别号。史指挥在这里指的是他的儿子史思明。 2. 堂学:《礼记·王制》中说:“天子之学曰辟雍,诸侯之学曰宫,都国之学曰均,家之学曰塾。” 3. 名泮邻:泮是古代的学校,邻是邻居,所以“泮邻”就是邻居的意思。 4. 旌棨将军第:旌是一种标志,棨是一种兵器,将军第即将军的府邸。 5. 今联孔子堂:今联合起来成为孔子的学堂。 6. 射圃
【注释】 世爵推勋阀:指世代相传,功勋卓著的家族。 元戎典禁兵:指统率军队的统帅。 营分龙虎卫:指军队中分为左右两营,每营都以“虎”和“龙”来命名,分别代表左、右。 势接凤凰城:指军队气势如同凤凰一般雄壮,连接着京城。 烽火迷千里:指战场上烽火连天,烟雾弥漫,看不到远处的地平线。 烟尘犯两京:指战火蔓延到了京城长安和东都洛阳。 临危忘勇决:在危急时刻忘记了勇敢果断的决断。 何以答升平
【注释】 异乡风景切,人事见推移:异乡的风景让人感触很深。人事的变化令人感慨。 冠盖非前日,豪华又几时:过去的富贵荣华已经不复存在。 年深鹦鹉草,春老杜鹃枝:岁月的流逝,让曾经的鹦鹉草和杜鹃花也失去了往日的鲜艳。 依旧青山色,寒云满目悲:即使景色依旧,但心中难免有些忧伤。 【赏析】 《述感十五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此诗描写了作者在外地生活的种种感受
注释:我怀疑你,但国家大事没有商量的余地,归田隐居又多次推迟。我身体多病,如同江湖中的病鱼;松柏岁寒不凋,象征人的高风亮节。我像孤鹤一样飞过千里,惊乌在月光下飞翔。人生各有志向,万物变化莫测,不要相互猜疑。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当时作者已经年老体弱,但仍关心着国家大事和个人的命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担忧和自己的无奈。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
【注释】福极:指权柄被掌握在皇帝手中,国家大治。移:改变。明:指皇帝的聪明才智。良久:很久。失图:失去方略。违:背离。博局:博奕。枭卢:一种棋局名称。宝鼎:古代盛食物或祭祀用具的铜器或青铜器,这里指宗庙祭品。玄圭:黑色的玉器,用作礼器。九贡:古代对诸侯国纳贡的名目。 【赏析】诗人以感慨的笔调写自己对时局的忧虑。诗中用“福极”、“明”等关键词语表现了作者希望皇帝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的愿望。同时
这首诗出自杜甫的《述感五首》,共有五句,每句都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下面是对这些诗句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泉货资桑币(注释:“泉货”是指古代货币,“桑币”是一种用于祭祀的货币。)经纶称物宜。(注释:“经纶”是指治理国家的政策和措施,“称物宜”是指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最合适的措施。) 低昂三尺法,敛散百年规。(注释:“低昂”是指货币的价值波动,“三尺法”是指古代的一种度量衡制度
【注释】四野:指四方。龙战:喻指战争。豹韬:指兵法。云构:指云雾缭绕的高楼大厦。炎波:指滚滚的热浪。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在烽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争环境中,目睹了人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情景。全诗以战争为背景,以“烟尘”、“滔滔”等词勾勒出一幅战争带给人们的悲惨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争所带来的人民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初度日: 初度,通常指的是人生的某个重要阶段或节日,如成人礼、婚礼等。此处可能是诗人自指其生日或某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2. 衰疾年添算: 衰老和疾病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岁月在不知不觉中流逝。“衰疾”暗示了诗人可能面临的身体或精神上的挑战。而“年添”则强调了时间的推移与生命的脆弱。 3. 劬劳思转伤: 辛勤劳作和思念使得心情更加悲伤。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