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棨将军第,今联孔子堂。
泮泉通射圃,庭草映宫墙。
义训三迁旧,家声五桂香。
城南天咫尺,驻屐许相将。
【注释】:
- 史指挥作堂:史指挥,是唐代名将史敬忠的别号。史指挥在这里指的是他的儿子史思明。
- 堂学:《礼记·王制》中说:“天子之学曰辟雍,诸侯之学曰宫,都国之学曰均,家之学曰塾。”
- 名泮邻:泮是古代的学校,邻是邻居,所以“泮邻”就是邻居的意思。
- 旌棨将军第:旌是一种标志,棨是一种兵器,将军第即将军的府邸。
- 今联孔子堂:今联合起来成为孔子的学堂。
- 射圃:古代的一种训练射箭的地方。
- 庭草映宫墙:庭草映照在宫殿的墙上。
- 义训三迁旧:义训是道义上的教诲,三迁旧指从幼年、少年到成年,这里指代的是历史变迁。
- 家声五桂香:家声是指家族声誉,五桂香是指五种桂花的香味,这里比喻家族声望。
- 城南天咫尺:城南是城市以南,天咫尺表示距离非常近。
- 驻屐许相将:驻屐是穿着鞋不穿袜赤脚行走,相将是指一起行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史指挥之子史思明与其父同住一处的情景,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首句“史指挥作堂学傍名泮邻”,诗人以史指挥为题,描述了其子史思明的学问和地位。这里的“学”是指学习,而“畔”则是邻居的意思,因此“学傍畔”可以理解为学习的邻居。这句诗通过描述史指挥儿子的学问和他与父亲相邻的地理位置,展现了史思明的优秀品质和高尚品德。
第二句“旌棨将军第”,诗人以“将军第”为题,描述了史指挥的府邸。这里的“旌”是旌旗的意思,象征着威严和尊贵;“棨”是一种兵器,也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这句诗通过描述史指挥的府邸,展现了他的权威和地位。
第三句“今联孔子堂”,诗人以“孔子堂”为题,描述了史思明与孔子并立的场景。这里的“孔子堂”可以理解为孔子的讲堂或者是孔子的故居。这句诗通过描述史思明与孔子并立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和敬仰。
第四句“射圃通灌水”,诗人以“射圃”为题,描述了射圃与水源相连的景象。这里的“射圃”是指用来训练射箭的地方,而“灌水”则是指水源连接在一起。这句诗通过描述射圃与水源相连的景象,展现了射圃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
第五句“庭草映宫墙”,诗人以“院墙”为题,描述了庭院中的草木映照着皇宫的墙壁。这里的“院墙”可以理解为庭院的围墙或者是城墙。这句诗通过描述庭院中的草木映照着皇宫的墙壁,展现了庭院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
第六句“义训三迁旧”,诗人以“义训”为题,描述了道义上教诲的重要性和传承性。这里的“三迁旧”可以理解为从幼年、少年到成年,或者是指历史的变迁。这句诗通过描述道义上教诲的重要性和传承性,表达了作者对道义的重视和对历史变迁的关注。
第七句“家声五桂香”,诗人以“家声”为题,描述了家族声誉的芬芳。这里的“五桂香”可以理解为五桂树的香味,也比喻家族声望。这句诗通过描述家族声誉的芬芳,展现了家族的荣誉和骄傲。
第八句“城南天咫尺”,诗人以“城南”为题,描述了城南的距离很近。这里的“天咫尺”可以理解为距离很近,也可以理解为天空很近。这句诗通过描述城南的距离很近,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关爱。
第九句“驻屐许相将”,诗人以“相将”为题,描述了相聚的愿望。这里的“驻屐”可以理解为穿着鞋不穿袜子赤脚行走,也可以理解为驻足不前。这句诗通过描述相聚的愿望,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团聚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史指挥父子的描写,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和共同的美好回忆。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人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