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朴臣
【注释】: - 长安送姚三嵩南归省觐: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首都,姚三嵩南归是说姚三嵩从长安返回南方去。南归是古代汉语中对南行归来的一种说法。省觐是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拜访、问候等。 - 一饭不忘惟母老:一饭,指一顿米饭,形容吃饭的次数很少。一饭难忘,意思是每次吃一顿饭都会想起母亲,表达出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惟母老,只有母亲还健在,表示对母亲的怀念。 - 万金无价比儿归:万金,指价值连城的财富
诗句原文: 古意 老女久不嫁,妍媸在媒口。 自道洛阳花,人笑白门柳。 注释解释: - 老女:指年长的妇女 - 妍媸:美丽与丑陋 - 媒口:媒婆的嘴巴 - 洛阳花:比喻女子如花般美丽 - 白门柳:比喻男子如柳般柔弱 赏析: 《古意》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一首描绘边塞军旅生活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豪勇的将士、美丽的少妇和悲壮的出塞曲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戍楼的情景。首句“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注释】 1. 醉后放言:指喝醉了酒之后,就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 2. 咀含味更余:品味着酒的味道更加浓烈。 3. 我怀颇与世情疏:我的心境与世俗人情相隔甚远。 4. 伤生事众偏诬酒:那些因饮酒而伤害生命、惹是生非的人总是把责任推给酒。 5. 致困途多莫怨书:因为旅途中遇到困难,常常埋怨书信的不足和不完善。 6. 愁垒有杯犹可却:即使忧愁堆积如山,只要有酒就可以消解。 7. 饥肠无字欲何如
【注释】 宗弟:指诗人的堂弟思山。宗,同辈;弟,兄弟。会:聚会。不堪:不能承受。想见:想见到。堕泪时:流泪哭泣的时刻。无寄处:无处寄托。书来万里:书信传来万里之遥。吊相知:吊问彼此的交情。才名折算:才能名声受到贬责。天犹忌:上天还是忌讳他。生死论交:生与死都把交情放在首位。老更悲:年纪大了更加悲哀。未掩幽光:没有隐藏内心的哀伤。吾辈:我辈。遗文:遗留下来的文章。重订:重新修订。钟期:钟子期
注释:中原地区的山水只是数点而已,但天却诱引诗人万里远行。塞北的雪和沙石上云朵为诗人提供了一幅天然的画卷,千万不要让风韵被笳声所玷污。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出塞诗的诗,诗中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边疆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懒向东风更乞妍,离披生意转悠然。 - 老树:描述的是一棵古老的大树。 - 懒向东风更乞妍:形容老树不愿意在春风中更加繁花似锦。 - 离披生意转悠然:指老树的枝叶虽然疏落,但却透出一种从容淡定的气息。 2. 古墙卧藓画三面,秃干着花春半边。 - 老树:继续描述老树。 - 古墙卧藓画三面:形容老树生长在古墙上,仿佛是一幅天然的壁画。 - 秃干着花春半边:老树的枝干光秃秃的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与赏析。作答时,注意结合全诗加以理解。 “客中书怀”是题目,点明写作对象是诗人自己。“客中”点明地点是在他乡为官之地,“书怀”则说明所要表达的内容是诗人的感慨、情怀。“事事愁中兴愿违”句写诗人的忧愁,“客”指远离家乡在外为官的人,“书怀”是指作者在外地思念家乡和亲人之情。“事事愁”句中的“事事”,指一切事情;“中”,中间,这里指心中。“中兴”,复兴;“违”,违背
诗句解析: 1. 憔悴碧云寺,高台半已倾。 - “憔悴”形容寺庙的破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碧云寺”指的是位于西山的一个古老寺庙,“憔悴”描绘了其破败的景象。 - “高台半已倾”暗示着这座寺庙的倒塌,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2. 有形皆佛累,不坏是泉声。 - “有形皆佛累”意味着寺庙虽然已经倒塌,但其背后的象征意义——佛的存在依然存在,如同累赘一般。 -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秦淮水阁夜景的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第一句:“一杯清酌独婆娑,笑倚朱阑对碧波。” - 清酌:指清澈透明的酒。 - 婆娑:形容舞动的样子。 - 笑倚:形容心情愉快地倚着栏杆。 - 朱阑:红色的栏杆。 - 碧波:清澈的水波。 - 赏析:诗人独自一人在秦淮水阁上饮酒,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月光洒在栏杆上,映出斑驳的影子,水面上倒映着月亮的光芒。他的心情非常愉快,仿佛随着水波荡漾。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1. 第一句“我本无生忽生我”的意思是“本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突然有了生命”,这是诗人的想象和虚构,表达了诗人对生死无常的感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