憔悴碧云寺,高台半已倾。
有形皆佛累,不坏是泉声。
旧表何人冢,丰碑上相名。
凭阑发三叹,僧茗照颜清。

诗句解析:

  1. 憔悴碧云寺,高台半已倾。
  • “憔悴”形容寺庙的破败,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碧云寺”指的是位于西山的一个古老寺庙,“憔悴”描绘了其破败的景象。
  • “高台半已倾”暗示着这座寺庙的倒塌,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1. 有形皆佛累,不坏是泉声。
  • “有形皆佛累”意味着寺庙虽然已经倒塌,但其背后的象征意义——佛的存在依然存在,如同累赘一般。
  • “不坏是泉声”则是说泉水依旧清澈流动,不受外界影响。
  1. 旧表何人冢,丰碑上相名。
  • “旧表何人冢”暗示这座寺庙曾经埋葬过某个人物或家族。
  • “丰碑上相名”表示这座寺庙在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甚至可能与某个历史人物的名字相关联。
  1. 凭阑发三叹,僧茗照颜清。
  • “凭阑发三叹”描述了作者站在亭台上眺望远方的景象,内心涌起的感慨。
  • “僧茗照颜清”则描绘了一个安静的画面,僧人正在品茗时,茶水反射出清澈的光芒,映照着他的脸庞,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译文:

我独自一人来到西山的碧云寺,只见那座曾经辉煌的建筑如今已破旧不堪。尽管它的高台部分已经倒塌,但那背后所蕴含的佛教精神依然存在,如同一根根累赘一样。泉水依然流淌不息,清澈见底,不受外界干扰。这座古老的寺庙曾经埋葬过某个重要人物或家族,它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站在亭台上眺望远方时,我不禁感叹连连,心中涌起无尽的思绪。这时,一位僧人正在品味着香茗,茶水反射出的光芒映照在他的脸庞上,为他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祥和。

赏析:

这首诗以西山的碧云寺为背景,通过对寺庙的描述和对其历史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去辉煌的怀念。诗中通过使用“憔悴”、“高台半已倾”、“佛累”、“泉声”等关键词,形象地描绘了寺庙的现状和环境,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历史遗迹的珍视和怀念。此外,诗中的“凭阑发三叹”、“僧茗照颜清”等意象,营造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