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湄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句的内容,理解诗意,最后指出其运用的表达技巧,赏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本题要求学生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反复诵读原句,把握诗意,在此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诗意
【注释】 亭亭:形容女子体态轻盈美好;清影:指美人蕉的绿叶,亭亭如美女舞动的裙裾;绿天:指天空。修竹:修长的竹子;弹文:指竹叶;芙蕖(fúqú):荷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美人蕉比人,把美人蕉的形美、色美、神美巧妙地融为一体,形象鲜明生动,令人耳目一新。 首句“亭亭”,写美人蕉之高洁,有君子之风;“清影”,“绿天居”,写美人蕉之色,与翠竹相映成趣;“扇暑招凉”,写美人蕉之功用
这首诗以昙花的盛开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昙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佛教净土的向往之情。 首句“采自猊床象座前”,描绘了昙花生长在狮子座和大象座之间的特殊位置。这种特殊的生长环境使得昙花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次句“紫霞一片映青莲”,则进一步描绘了昙花的颜色和形态。紫色的霞光与绿色的莲叶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这句也暗示了昙花的神秘和超凡脱俗。
黄梨 毛羽丰茸皮甲皴,阿谁截得凤凰身。 番梨纵得称名好,何似中原大谷珍。 注释: 黄梨:这里指黄梨树。毛羽丰茸:形容黄梨树枝叶繁密,像羽毛一样。皮甲皴:皮上皱纹纵横交错。阿谁:何人、什么人。截得:截取下来。凤凰身:形容黄梨树干的形态优美。 番梨:一种梨子。纵得:即使。称名:名称。何似:哪里比得上。中原:指中原地区,这里泛指中原地区出产的珍贵水果。大谷:大平原上的谷物。珍:珍品。 赏析:
【注释】 攀:指攀附,这里是攀树。猱(náo):猿的一种,多群居,善攀援。西京:指唐西都长安。 縆:同“桁”,古代建筑中承受屋檐的横梁或竖梁。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谦之作,说自己在艺术上没有什么长处,与猴子相比相差太远了。 诗的前两句写攀枝,用“众猱升”来比自己,说明攀枝之难。“渡水惊牵百丈藤”,写渡过河流时被百丈长藤所牵绊。第三句说真见飞行都绝迹,即真见飞行绝迹了
注释: 檨:一种植物,果实像桑葚。 参天高树午风清,嘉实累累当暑成:高大的树木在中午时分被清风拂过,果实累累,到了炎热的夏天已经成熟。这句话描绘了一幅夏天树木茂盛、果实累累的景象。 好事久传番尔雅,南方草木未知名:好事长久流传,如同远方的雅韵一样美好。南方的树木和花草尚未得到广泛的认知和欣赏。这句话表达了对南方地区自然美景尚未被广泛认知的惋惜之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天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景象
贝多罗花,又称菩提树。 六出干三叉,形容树叶繁密,枝繁叶茂,犹如千手观音。 檐卜香中嗅露华,指在寺庙的檐角下闻到花香,如露珠般纯净。 曾识僧龛写经叶,曾经见过僧人在佛龛前诵读经书。 而今始见贝多花,现在才看到这美丽的贝多花。 赏析:此诗以贝多罗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首句描绘了贝多罗花繁密的枝叶和香气,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第二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贝多罗花的独特之处
刺竹 干霄刺竹易聚生,渭水淇园未较盈。 千亩侯封未足贵,赖君海表立长城。 注释:干霄的刺竹容易聚集在一起生长,而渭水和淇园的竹子还没有长得茂盛丰满。千亩的侯封之地还不够珍贵,但有君子的帮助,就像在大海之上建立万里长城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对君子感激之情的诗。诗人用“干霄刺竹”比喻君子如刺竹般高洁坚韧,不易被世俗所染;“渭水淇园”则象征世俗环境,虽然肥沃但却不如君子的理想世界。通过对比
【注释】 绿珊瑚:一种可人篱落下,家家齐插绿珊瑚。 想从海底搜罗日,长就苔痕润不枯。 想从海底搜罗日:意思是想要把珊瑚的根茎挖出来,让它在泥土中生长。 【赏析】 “绿珊瑚”一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珊瑚比作人,写它在篱笆下安家落户,给人们增添了无限生机和美丽。诗中“家家齐插绿珊瑚”一句,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珊瑚的美丽可爱,而且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注释: - 清果菩提绕室馨:指佛教中的一种果实,名为“波罗蜜”,寓意清净、智慧。 - 金包柑橘丽繁星:形容果实金光闪闪,犹如星星般璀璨夺目。 - 更怜斗大波罗蜜:意为更加喜爱这巨大的果实——波罗蜜。 - 磥砢真同佛髻青:形容果实的形状奇特,如同佛的发髻一样青翠。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波罗蜜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中清净、智慧和慈悲的赞美之情。诗中使用了许多形象生动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