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露
诗句解析及注释: 1. 并蒂莲为何夫子赋(并蒂莲,双生花,常比喻夫妻或恩爱关系。夫子,对老师的尊称) - “并蒂莲”是莲花的一种,形状像两个相连的花瓣。这里用以象征夫妻或恩爱的伴侣。 2. 沧波太液昔曾闻(沧波太液,指古代皇家园林如太液池等,沧波太液曾是诗人耳熟能详的地方。) - “沧波”指广阔的水面,“太液”为皇家园林之意。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皇家园林美景的怀念。 3.
《孤愤篇》是明末清初诗人邝露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下面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1. 谁握兵符驻六军: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将领拥有兵权,可以驻扎在六军的情境。六军指的是天子的军队,象征着权威和权力。这里的兵符是指挥军队的象征物。 2. 桥山龙去诀浮云:桥山是指华山,龙在这里可能象征着古代帝王或英雄人物。诀去意味着离别、离开,而浮云则暗示了变幻无常、无法掌控的命运。 3.
【注释】1.刘中秘:指刘怀默。2.兰台墨妙:指汉魏六朝时期,兰台秘书的学者们,他们的学问渊博,文才出众。3.凤诺:指皇帝的诏令。4.金泥:指封好的书信。5.琴高:传说中的神人,相传他乘赤鲤升天。6.锦鲤鱼:指龙鱼。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赠给友人刘中秘的诗作。《全唐文》中录有刘中秘的《和怀默见赠》,但诗已佚,此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时诗人在长安任左拾遗。 首句中的“浮海”二字
乙酉入都留别古冈诸同社 三月垂杨绿去津,黄鹂飞上柳塘春。 中州岂借探丸客,上巳应逢捧剑人。 王命论存知有汉,说难书在不干秦。 悲歌且莫催离筑,暂醉兰亭曲水滨。 注释:乙酉年,即唐天宝十一年(752),李白时年三十四岁。入都,进入长安。留别,告别。古冈,古地名,这里指古冈驿。同社,同乡社友。垂杨,杨柳。垂杨绿,形容杨柳的绿叶茂盛。去津,离去的水边。黄鹂,黄莺。柳塘,柳树池塘。春天,季节。中州
这首诗是何夫子为元揆(元宪副)的出征准备而作。诗中描绘了战争即将开始,元宪副要奔赴战场,他希望元宪副能够成功归来,同时祝愿他平安无事。 何夫子拜命元揆诗以趣装:何夫子为元揆(元宪副)出征做准备。 樽俎先朝待折冲:先朝的酒席已经准备好等待战斗胜利。 师臣重咏旧车攻:老师和大臣们正在吟诵着古老的战车战术。 两京玉辂传桴鼓:两个京城的官员正在传递战鼓。 五铎金陵应栈钟:五座山的铎声与金陵的钟声相呼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友人》。诗中描绘了朋友离开后,作者在山中等待的情景。下面是逐句解释和赏析: 第一句: - 组练曾驱锦浪堆:曾经用丝线编成的组练(一种古代武器),用来驱赶波浪。 - 中流弥识济川才:在江水中,我依然能够辨识出他的才能。 - 注释:这里的“济川才”指的是渡过江河的能力或才华,意味着朋友有卓越的能力。 - 赏析:这句话表达了对朋友能力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
【解析】 此诗为七律,共八句。首联“露华西邸主恩浓,移得巫阳第几峰”,是说露华西邸主人的恩德深厚,他迁居到什么地方,哪里就成为名山。巫阳,地名,在今湖北省境内,这里指代了诗人自己。第二联“司寇俸钱供鹤米,尚书赐履识僲踪”,是说自己虽无权柄,但能养鹤吃稻粱之肉。尚书赐履,即尚书省给官服和鞋子,这是皇帝对官员的赏赐。第三联“东山选胜开棋墅,玉版参禅促箭锋”,“选胜”即选择胜地;“棋墅”,别墅
冈州重访陶昭辑昭美昆弟 赋才曾许擅机云,五色肝肠绝世氛。 芳草绿时频寄梦,菊花黄后又寻君。 开樽独剪尧年韭,怀古同探禹穴文。 归去层城隔明月,岸松烟艇对秋分。 注释: - 曾许擅机云:曾经被赋予过擅长机巧的才能 - 肝肠:比喻人的情志、情怀。此处指诗人自己的情感和胸怀 - 芳草绿时:指春天的时候,草木葱郁,生机盎然 - 频寄梦:频频地寄予梦想 - 菊花黄:指秋天的菊花盛开时 - 尧年韭
诗句如下: 楚云台接小匡庐,紫水归人赋卜居。 鹤发尚披孺子服,羊裘终枉美人车。 注释:楚地的云台与庐山相接,人们归隐于此,常常在紫水旁寻找栖息之地。诗人虽然白发苍苍,却仍身穿孺子的衣裳,而他的羊裘最终也成为了美人的座驾。 译文:楚地的云台与庐山相接,人们归隐于此,常常在紫水旁寻找栖息之地。尽管年事已高,诗人仍然身着孺子之衣,其羊裘最终也成了美人的座驾。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老的诗人
过冯槐门话旧 先朝遗事老冯唐,白发移家寄上方。 看竹每过留客井,种松偏近读书床。 鼎湖云去金瓯缺,瑶砌秋归玉树伤。 今雨昔盐俱是梦,几宵禅月照空廊。 注释:冯唐,即汉文帝时人冯唐,因封为乐陵侯而闻名,此处泛指有才德的人。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之情。首句“先朝遗事老冯唐,白发移家寄上方”描绘了诗人与冯唐相似的经历,都曾为官,现在都已年迈,却只能将家迁至高处,以寄托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