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燕
【注释】 江南:泛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里专指中国江南地区。罗帐:用丝织品制成的帐子。结:连接。心花:即心上人。 【赏析】 《染色房联》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在春水中沐浴后,被染成如水般的颜色,然后她又在床上被结成了连心的花。 这首诗的首句“染就江南春水色”中,“染就”指的是女子经过沐浴,被染上如水般的颜色;第二句“结成罗帐连心花”中,“结成”则是比喻女子被做成了连心花的形状
【注释】 清阴堂:即“清风堂”。堂名。北渚:北面的湖洲。烟波:指水面上的雾气与浪花。积翠:指山峦。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七言律诗。首句写风生,次句写雨歇,三、四两句写云消雾散后,天高气爽,水光山色交相辉映,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运用了“北渚”“南楼”这两个地名,将景物置于特定的空间,并赋予它们以特定的含义,从而更富有诗意。 全诗用词精炼,意象优美,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
桂露山房联 回风入座飘歌扇;冷露无声湿桂花。 注释:风从山上吹来,带着桂树的芳香,落在我的座位上,飘起歌声。我手持扇子,在风中摇曳,感受着凉爽的气息。夜晚,寒露降临,静静地滴在桂花上,使得桂花更加清幽。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山房中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首句“回风入座飘歌扇”以风为媒介,将山风引入室内,营造出一种清新的氛围
注释:在承露轩上,可以看到池塘里的月亮被惊动了,掀起了波涛;而罗绮晴娇的绿水洲则显得娇媚动人。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诗,以“承露轩联”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首句写月光照耀下的池月荡漾起阵阵波浪;次句写罗绮晴娇的绿水洲,娇媚动人心弦。全诗构思新颖,意境优美,语言生动
【注释】 眺听:眺望和倾听。烟霞,指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色。轩联,指窗上挂着的画。 【赏析】 此诗写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感受。前两句写景,描写松树排立在山面上千重青翠的景象;后两句写人,说太阳比人间的要大一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幽深静美的自然之中
【释义】:绣户的红烛在夜晚攒聚,缫丝的声音隔了竹篱。 【注释】:机楼:指织布的机房。市:市场。攒:聚集。缫丝声:指缫丝机发出的声音。隔:阻隔。 【赏析】:这首诗写夜深人静时的室内景象和声音。“绣户夜攒红烛市”,意思是:夜深了,屋里的灯光还亮着,仿佛集市一样热闹,但那是灯影而已,没有实际的人影。“缫丝声隔竹篱间”意思是:缫丝机的声音隔着竹篱传来,说明主人正在专心地工作。全诗用词精炼,意境优美
【注释】 起:开始,兴起。联:指《长恨歌》。 天香:天上的香气。瑞彩:祥瑞的光彩。 絪缊(yīn yūn):交织错综的样子。 【赏析】 此诗以“大起”为题,当是取自白居易《长恨歌》中“汉皇重色思倾国”句,意在表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之深、之专。 首句“碧树红花相掩映”,写花木繁茂,色彩鲜艳,相互映衬。 次句“天香瑞彩合絪(音yīn)缊”,写天上的香气与人间的祥瑞光彩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注释1:楼联,指楼阁之间相通的栏杆。 注释2:芰荷深处,指荷花盛开之处。 注释3:山翠万重,形容山色青翠,层层叠叠。当槛出,指山色与栏杆相映成趣。 注释4:白莲千朵,指荷花盛开。照廊明,指月光照射在廊上。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荷叶丛中,一座楼阁相连;山色青翠,层层叠叠,犹如屏风一般挡在栏杆外。第二句是写荷花,诗人用“山翠万重”比喻山色
【注释】 水心亭:在西湖孤山,是观赏西湖风光的名胜。联:对仗工整、意韵和谐的两句话。杨柳风来潮未落:意思是“春风吹绿了杨柳枝,西湖的湖面还未涨满”。梧桐叶下雁初飞:意思是“秋风吹黄了梧桐树,大雁刚刚从南飞回”。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抓住春天和秋天这两个不同季节的特点,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春风”写杨柳;“秋雨”写梧桐。前句写柳条随风飘拂,春潮未涨,后句写秋色满园,大雁南归
注释:丝房里,经丝房联。 软縠疏罗共萧屑;霏红沓翠晚氤氲。 解释:丝绸和经丝交织在一起,如同细薄的绸缎。 细碎的纹理如霜雪一样晶莹,色彩斑斓。 空气中弥漫着氤氲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