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兆燕
【注释】 水心亭:在西湖孤山,是观赏西湖风光的名胜。联:对仗工整、意韵和谐的两句话。杨柳风来潮未落:意思是“春风吹绿了杨柳枝,西湖的湖面还未涨满”。梧桐叶下雁初飞:意思是“秋风吹黄了梧桐树,大雁刚刚从南飞回”。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抓住春天和秋天这两个不同季节的特点,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春风”写杨柳;“秋雨”写梧桐。前句写柳条随风飘拂,春潮未涨,后句写秋色满园,大雁南归
【注释】 琅:玉名。敖戏台:汉乐府《长歌行》中有“堂上双美人,扶得东阳君。含笑入高堂,顾视诸少年。北堂今何在?朱火入前堂。咄咄布令威,坐驰求两堂。”此为汉代歌舞的歌词,后用以比喻男女欢合。 三花秀色通书幌:三花,指梅花、菊花和桃花;书幌,是古代妇女所织的帷幕;通书幌,即透过书幌,象征男女欢合。 一曲笙歌绕画梁:笙,一种乐器;曲,指乐曲;画梁,即屋梁上绘有彩画。 【赏析】
【注解】 砻房联:砻房,即碾磨谷物的工具。 岸端:岸边的一端。 白云宿:在岸端上停留的白云。 屋上春鸠鸣:屋上的春天的喜鹊在叫。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时有感而发,借景抒情之作。首句写诗人站在岸边观看天上的白云;二句写诗人看到屋檐上有一只春天的喜鹊在鸣叫;第三句写诗人听到屋檐上有一只喜鹊在鸣叫;第四句写诗人看到江边有一片青草。这四句诗,一气呵成,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江水潺潺流淌
【译文】 风在碧涧里吹拂,鱼龙欢跃;月亮照耀着青山,松树和柏树散发着香气。 【注释】 碧涧:清澈的山涧。 月照:月光照射。 青:青色,这里指青山。 柏:常绿乔木,叶子细长,花序呈圆锥形。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自然风景图。首联“风生碧涧鱼龙跃”,描写了风在碧涧中吹拂,使得鱼龙欢快地跳跃,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颔联“月照青山松柏香”
【注释】泽兰:水边的香草,这里指荷花。侵:侵占;长满(小径)。小径:小路。流水响声:水流的声音。响:发出声响。空山:空旷的山。 译文:荷花在小径上蔓延生长,溪水声潺潺传来。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夏日景色的小诗。首联写景,颔联写声音,颈联写静,尾联以景结情。诗人抓住夏日景物的特征,用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夏日风景画
首先解释诗句: 西织房联——指在西方的织房里,织女们正忙碌着。 花须柳眼如无赖;蕊乱云浓相间深——形容花朵与柳树的枝条相互争奇斗艳,像顽皮的小孩一样,不肯轻易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展现自己的美丽。 译文: 在西方的织房里,织女们正忙着织布。她们的花儿和柳枝都争奇斗艳,仿佛是顽皮的孩童,不肯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展示自己美丽的机会。 注释: 1. 西织房——指的是西方的织房,即织布的地方。 2.
练丝房联 旧时丝绸沉入水中如云影;笼竹与烟雾相融滴露在梢端。 注释:练,指丝线。房联,指挂在墙上的对联。 赏析:这首诗是一副对联,上联描绘了一幅水墨画般的场景,下联则描绘了一幅烟雨蒙蒙的画面。诗人以“练丝”和“笼竹”为意象,分别象征了丝绸和竹叶,通过对比和映衬,展现了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上联中,“云影”暗喻丝绸在水中的倒影,如同云朵般轻盈;“笼竹”则形象地描绘了竹叶被烟雾笼罩的景象
注释:朱阁的竹席透出凉爽,疏雨过后;远山在云中,翠光闪烁。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晚霞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这是一对对联,形式上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合,音韵和谐。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 “枕流亭联”:指的是一副以枕流亭为题材的对联。枕流亭通常位于风景秀丽之处,供游人休憩赏景之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枕流”常常寓意着静心、闲适的生活态度。 - “鸟宿池边树”:这句诗描述了鸟类栖息的景象。鸟儿选择在池塘边的树上安家,可能是因为那里有丰富的食物来源和安全的栖息地。这里的"宿"字意味着停留、栖息。
【注释】 春及堂:唐人诗集中多以“春及”作为堂名,如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中的“桃花复含宿雨,杨柳又发新芽”即写于此地。联:指对子、对联。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作。首句“夕阳杨柳岸”,描绘了落日余晖映照着杨柳岸边,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次句“微雨杏花村”,则是在细雨中漫步于杏花盛开的村子之中,给人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