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兆荪
【注释】 幽州:唐时河北道的治所,今北京。 阿布思:即阿不思,回纥人名。先太师:指唐朝名将郭子仪。 宣慰:安抚,慰劳的意思。 马头月:指月亮如弯弓状悬在马头上,也形容月光如水银洒满大地。 呜呼:悲叹声,表示哀痛。 县官:这里指县令。 元翼、怀光:均为唐代名臣。 【翻译】 兵逼幽州向深州进发,尚书与健儿们不交谈。 种出阿布思,记着先太师的血衣。 侍郎宣慰辞京阙,只一个人探虎穴。 园花巷柳总关心
州来 州来故国寿春东,苍山指八公。蜡树远排淮甸直,鱼云晴曳楚天空。 衔刀慷慨于铨节,折屐飞扬谢传功。何似召南行义好,瓣香吾只祝安丰。 注释: 1. 州来故国寿春东:诗人从遥远的故乡来到寿春(今安徽寿县)东边的地方。 2. 苍山指八公:苍山指的是寿春的八公山,这里用来象征家乡。 3. 蜡树远排淮甸直:形容树木高大挺拔,像蜡烛一样直立在淮甸平原上。 4. 鱼云晴曳楚天空:形容云彩在晴朗的天空中飘动
【注释】 飞梁:指横跨在江上或山间的桥梁。 修蛇:指蜿蜒曲折的河流,形容水流如蛇一般。 劈鬼斧:指巨大的岩石如同经过鬼神之手所雕琢。 天脊:山脊。 马足:指马匹行走时留下的痕迹。 悬厓:悬崖峭壁。 决决:形容水流奔腾激越的声音。 閟(bì)顽阴:封闭、遮蔽了的顽石。 有眼:指眼睛,这里用来比喻敢于正视的人。 斜径:弯曲的小道。 峰转:山峰转角。 断炊:没有做饭。 败佛:倒塌或损坏的佛像。
八达岭 两岩夹层云,线路争一指。 峰高不肯俯,偃蹇瞰天咫。 我行登顿疲,计险忘计里。 呼风马批耳,啮脚石排齿。 注释与赏析: - 两岩夹层云:形容八达岭地势险峻,两边有高耸的山峰。 - 线路争一指:指道路狭窄,只能容一人通过。 - 峰高不肯俯:形容山峰之高,令人望而生畏。 - 偃蹇瞰天咫: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如同俯瞰天际。 - 我行登顿疲:描述诗人登山时的劳累感。 - 计险忘计里
卖马行 广陵门外人如织,牵马市头问马值。 金珂玉勒不被体,风鬃雾鬣无颜色。 忆从渥洼联辔来,黄骢紫燕非凡材。 惯踏层冰陵雁碛,几驱朔雪眺龙堆。 羁人一唱东归引,欲别骅骝良不忍。 款段还思下泽游,乡程先仗霜蹄紧。 并州已过历齐州,茸帽蕉衫稳上头。 有约衡门饱场藿,不教尘土走长楸。 寒云惨淡淮南道,却顾囊钱空似扫。 已无白饭养诸奴,那办青刍充马草。 关河相对愁心颜,山程水驿多间关。 安望越装分陆贾
【注释】 夜起:夜起兴。夜起兴,指作者于深夜中起床创作。拓:拓地为图,即画地图。筹边楼:边境防御的高楼,这里指边疆的城楼。四隅:四方的边缘。小单于:匈奴的王庭,这里借指边境地区。苍烟:烟雾。乱山:群山。仄:倾斜的意思。秦月:秦地之月,这里指北方的月亮。 【赏析】 这是一首写边塞夜景的诗。诗人夜起,看到月光斜照在西北的边关之上,想到那里正是战火频繁、烽烟四起之地,心中不免有些悲壮。但这种悲壮之情
【注释】 卖马:古时一种以马匹易物、交易的习俗。杨阴:杨柳成荫,形容树木葱笼。谁家子:指哪个家的子弟。叱拨呼风:形容骏马雄壮的样子。锦鞯(jiān):彩色的马鞍,即马具。 【赏析】 此诗是一首乐府旧题,《相和歌辞》的名篇。它写一位贵公子在绿杨树成的荫下,夸耀他的骏马,想以马易美女的故事。诗的前两句,描写这位贵公子骑马试马场的场面,他骑着一匹骏马,昂首阔步地跑过来,那马儿神采奕奕地扬起前蹄
宣府 宣仗离宫建羽旄,当年巡幸肃弓刀。 却来御苑怜黄土,谁使将军号赭袍。 罽幕寒支碱碛远,花台秋飐隼旗高。 鹰坊虎圈悲风起,和入长松作怒涛。 注释: 1. 宣仗:指皇帝所持的仪仗。 2. 羽旄:用羽毛装饰的旗杆。这里指天子所乘坐的仪仗。 3. 当年巡幸:指宣宗曾经巡视过的地方。 4. 却来:又来到。御苑:皇家园林。 5. 黄土:指代大地。 6. 谁使将军号赭袍:是谁让将军穿着红色的战袍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寄题故明孙白谷尚书郊园》。下面逐句进行解读: 第一句 “尚书邸第近城闉,老屋当年绰楔新。” - 尚书:古代高级官职,通常与政府或朝廷有关。 - 邸第:指官署、宅第,也指官员居住的宅院。 - 城闉:城墙和城门,代指城市中心。 - 老屋:旧屋舍,这里指的是历史悠久的建筑。 - 绰楔:一种建筑技术,用木头楔子将墙壁固定在一起。 - 当年:指过去的某个时期。 - 绰楔新
【注释】 宣府:古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宁武县。龙堆夜气:形容边塞荒凉寒冷的气候。和门:指城门。大荒:边远之地。玉帐:指军帐。照斜三辅月:指月光映照在三辅地区,这里指长安一带。金笳:指乐器,即胡琵琶。老一城霜:指霜冻使长安城一片凄凉。燕支山:指祁连山西段的大马营山。秋无色:指秋天草木不生,山野一片萧条。拔里台:指唐代回纥族的可汗牙帐。倾土尚香:指可汗的帐幕依然坚固。愁绝:指极度忧愁。孤亭围万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