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仗离宫建羽旄,当年巡幸肃弓刀。
却来御苑怜黄土,谁使将军号赭袍。
罽幕寒支碱碛远,花台秋飐隼旗高。
鹰坊虎圈悲风起,和入长松作怒涛。

宣府

宣仗离宫建羽旄,当年巡幸肃弓刀。

却来御苑怜黄土,谁使将军号赭袍。

罽幕寒支碱碛远,花台秋飐隼旗高。

鹰坊虎圈悲风起,和入长松作怒涛。

注释:

  1. 宣仗:指皇帝所持的仪仗。
  2. 羽旄:用羽毛装饰的旗杆。这里指天子所乘坐的仪仗。
  3. 当年巡幸:指宣宗曾经巡视过的地方。
  4. 却来:又来到。御苑:皇家园林。
  5. 黄土:指代大地。
  6. 谁使将军号赭袍:是谁让将军穿着红色的战袍呢?这里的“将军”指边关将士。号:指挥、命令。赭色是古代士兵常穿的战袍颜色。
  7. 罽幕寒支碱碛远:指的是在沙漠中搭建的帐幕,因为天气寒冷而显得格外凄凉。
  8. 花台:指皇家园林里的花坛。
  9. 隼旗:指军旗。这里指军队中的旗帜。
  10. 鹰坊虎圈:是指皇家养鹰和驯虎的地方。
  11. 悲风起:形容风吹过的景象。
  12. 长松:指生长在深山老林中的大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历史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宣宗时期的政治氛围和社会风貌。
    首联“宣仗离宫建羽旄,当年巡幸肃弓刀。”表达了宣宗皇帝离开皇宫后,前往边疆巡视的情景。诗人通过对“羽旄”这一仪仗的描述,形象地描绘了皇帝威武庄严的气势。同时,“当年巡幸”四字,也反映了当时国家政治稳定,皇帝能够亲自到各地巡视,体现了朝廷对边疆的重视。
    颔联“却来御苑怜黄土,谁使将军号赭袍。”承接上文,进一步描绘了皇帝在御苑里的情景。诗人用“却来”、“怜黄土”等词汇,表达了皇帝对土地的深情厚意,同时也暗喻了皇帝对国家的关爱。而“谁使将军号赭袍”则揭示了皇帝关心的是边关将士的生活,而非自己的享受。这两句诗既表现了皇帝的仁爱之心,也展示了朝廷的团结和统一。
    颈联“罽幕寒支碱碛远,花台秋飐隼旗高。”进一步描绘了边关的艰苦环境。诗人通过“毡幕”、“寒支”等词汇,生动地勾勒出边关将士们生活的艰辛。而“花台”、“秋飐”等词语,则描绘了边关秋天的风景,给人以美感。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边关的自然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战士们的敬仰之情。
    尾联“鹰坊虎圈悲风起,和入长松作怒涛。”则是对全诗的总结。诗人用“悲风起”、“怒涛”等词汇,形容了边关将士们英勇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同时,“鹰坊虎圈”一词,既形象地描绘了皇家养鹰和驯虎的地方,也暗示了这些地方是战争的前线,士兵们在这里锻炼自己的意志和勇气。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宣宗时期的辉煌历史,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将士们的尊敬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