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天工
董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人。 雍正元年(1723)拔贡,乾隆十一年(1746)六月任彰化县儒学教谕。 五年秩满,忧居归里,友朋之询问岛屿海国之事,乃就在台见闻,徵诸文献,编成《台海见闻录》四卷。 乾隆年间,董天工来台担任彰化县儒学教谕,归乡后,根据在台见闻,参考相关文献,著成《台海见闻录》。 原书共四卷,今只存前二卷。 卷一记载台湾当时的山川建置、文武官制、武备田赋等;卷二则记录台地风物民俗。
台卉四绝
飘然玉质森森秀,别有幽香到小庭。 不用娇容教傅粉,逢君一见自娉婷。
走差
状似卷荷四寸长,手环相击响丁当。 不疾不徐音铿尔,远韵清微胜鼓簧。
布床
何事番儿不畏寒,布床高挂桠枝端。 风吹木叶声萧瑟,好似婴孩熟睡残。
口琴
宛如私语夜深深,别样丝桐别样音。 齿颊低微音韵渺,雄鸣雌和月轻阴。
织布
斫木为机似月圆,横穿翠筱夹丝缠。 掺掺巧织戈纹锦,斑驳争绔柿蒂鲜。
典斋,原名董天工,清代诗人
董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人。 雍正元年(1723)拔贡,乾隆十一年(1746)六月任彰化县儒学教谕。 五年秩满,忧居归里,友朋之询问岛屿海国之事,乃就在台见闻,徵诸文献,编成《台海见闻录》四卷。 乾隆年间,董天工来台担任彰化县儒学教谕,归乡后,根据在台见闻,参考相关文献,著成《台海见闻录》。 原书共四卷,今只存前二卷。 卷一记载台湾当时的山川建置、文武官制、武备田赋等;卷二则记录台地风物民俗。
董天工
董天工,字典斋,福建崇安人。 雍正元年(1723)拔贡,乾隆十一年(1746)六月任彰化县儒学教谕。 五年秩满,忧居归里,友朋之询问岛屿海国之事,乃就在台见闻,徵诸文献,编成《台海见闻录》四卷。 乾隆年间,董天工来台担任彰化县儒学教谕,归乡后,根据在台见闻,参考相关文献,著成《台海见闻录》。 原书共四卷,今只存前二卷。 卷一记载台湾当时的山川建置、文武官制、武备田赋等;卷二则记录台地风物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