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行的解析: 奉旨讲宾之初筵 - 这首诗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奉命进行宴会的场景。 般乐诚怠傲,流连乃荒亡。 屏翰既有托,启居在不遑。 至尊宵旰间,文武翕弛张。 揽辔奠民庶,驻车问贤良。 匮抽金石封,取鉴法殷汤。 上以继神圣,下以息抢攘。 濆荛亦何幸,培植纡宠光。 焉知作者意,讽咏悉其详。 据经掇训诂,庶几于佛仿。 天容俨垂霁,诸老赋颙卬。 拜手稽首书,愚衷见毫芒
【注释】 宜兴县西,指无锡的宜兴县。 青青铜棺山:指太湖中一座名山,山上有古墓,传说为春秋时吴王夫差之葬地,因墓上曾置有“青青铜棺”,故称。麦秀盈町疃:町疃,乡聚之地。这里形容田野上麦子长得非常好,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轻飙动微澜:轻飙,风;微澜,波澜。这里比喻微风吹动着湖面的微波荡漾。 佳卉丽初暖:佳卉,美草;丽,美丽。这里形容春天里草木生长得非常茂盛。 层楼碍烟霏:层楼,高大的楼阁;烟霏
【注释】 1. 忠勤楼:即忠勤殿。 2. 久孚:长久的和好。 3. 架阁:古代宫殿建筑,在楼上有专门供人弹琴的地方。 4. 中素:指琴声清雅平和。 5. 涧深:山涧水流湍急,声音清脆。 6. 春莫:春天的暮色。 7. 油然:形容音乐使人精神振奋。 8. 遐慕:远慕、向往。 【赏析】 此诗为登临忠勤楼所感而作。首联写忠勤楼高耸入云,朝霞映照,秋雾缭绕,气势非凡。颔联描绘了诗人登上高楼,振衣前楹
在古代文学中,诗往往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反映诗人的思想情感。下面将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赏析: - 诗意解读:首句“棹歌齐发浪声喧”,描绘了江上船只齐发的壮观场面,以及随之而来的波涛声。这里的“棹歌”可能指的是船上的划桨声,而“浪声喧”则强调了水波拍打船身的声响如同嘈杂的人群。这一句通过声音的描绘,营造出了一种热闹非凡的氛围。 - 译文对照
这首诗的作者朱伯徽,是南宋时期有名的诗人和画家。诗中描绘了婺源山中的景色,以及自己的心情和创作意图。 诗句释义: 1. 舞罢《霓裳》不耐娇,口脂微动酒初潮。 - “舞罢《霓裳》”指的是舞蹈结束,这里的《霓裳》可能是指某种舞蹈或戏剧的表演。 - “不耐娇”表示对娇媚的事物感到厌烦或不适。 - “口脂微动酒初潮”指的是饮酒之后,口中的唇脂微微颤动,好像酒水开始泛起波纹。 2. 玉阑西畔春如海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的问候与邀请。 “壮游奉简诸阁老”一句表明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以及对朋友们的深情厚意。他希望与各位朋友相聚畅谈,共叙友情。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以生动的画面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自然风景图,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从“三山得无恙”到“西山招我游”,诗人以自己的视角和感受,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述的环境中。 在诗中,“朵朵金芙蓉”一句尤为引人注目
注释:东家,指诗人的邻居。垂丝海棠,是一种花卉。醉中求赋七言,即在醉酒状态下写七言诗。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朱伯徽在婺源山中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蝴蝶和垂丝海棠的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首句“东家蝴蝶爱悠扬”描绘了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而“不肯轻飞过短墙”则表达了蝴蝶对自由飞翔的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束缚和限制的不满。 第二句“剩买麝煤千百斛
注释: 1. 使关中经过鸿沟:指在鸿沟边建关,让关中地区通过。 2. 一双秋水佩吴钩:形容女子容貌娇美。秋水比喻清澈明亮的眼睛,吴钩是古代一种兵器。 3. 百二山河:意思是山河险要,地势重要。 4. 壮游:指雄壮、豪迈的游历。 5. 往事销沉遗迹在:过去的事迹已经消逝,遗迹依然存在。 6. 断鞭斜日过鸿沟:形容人行走时,一边挥着鞭子,一边斜阳西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关中地区的一种描述和怀念
注释: 1. 朱伯徽自溪南携酒至婺源山中兼示垂丝海棠醉中求赋七言:朱伯徽从溪南带酒来到婺源山中,并给我展示垂丝海棠,我在醉酒中请求赋诗。 2. 一自朝云委路歧:自从朝云被风吹散在路的分岔处。 3. 春风吹梦托游丝:春风把朝云吹向远方,就像游丝一样。 4. 内家丛里分明见:在皇家园林深处,我清晰地看到。 5. 仿佛盘旋立舞时:它像是翩翩起舞,仿佛在旋转。 赏析: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写“石磴”、“瑶草”,末一句写梅。 “石磴盘盘卧湿云,山深瑶草不知春。”首句写景,描绘了石磴、湿润的云雾和山中的瑶草的景象。石磴是登山的石阶,盘盘即盘绕,指石磴曲折盘旋,卧着的是湿润的云雾,瑶草是山中的一种草类植物,此处暗喻为诗人所思之人。 “马头忽见梅如雪,纵有轻寒不着人。”第二句点出题意,写“梅”。马头是指骑马人的头部,这里借指诗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