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萱
长寿庵写经示众十五举 买绵却又买絮,总是王婆推磨。 一口汲尽西江,知冷知暖由我。 注释: 长寿庵:指观音菩萨庙。 西江:指西江水,即长江。 赏析: 这首诗以“长寿庵”为背景,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理解和领悟。 起句“买绵却又买絮”,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意。这里指的是购买佛经的行为。佛教讲究因果报应,因此人们会购买佛经来修行,以求得善果。然而
我们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1. 止须拨草瞻风 - 这句诗意味着“只需拨开草丛就能看到风的方向”。这里的关键词是“拨草瞻风”,表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获取信息或启示。 2. 枉费撩蜂剔蜡 - “撩蜂剔蜡”通常用来形容做事徒劳无益,这里指的是徒劳地试图吸引蜜蜂和剔除蜡烛上的蜡屑,没有实际的效果或收获。 3. 白昼失却金针 - “金针”在这里可能是指某种珍贵的物品或工具
长寿庵写经示众十五举 长寿庵的僧人开张做生意,只图买卖赚钱。 任凭牙行巧言如簧、舌灿莲花也无济于事。 交易不比寻常,死猫儿头最贵。 注释: 长寿庵:即指长寿寺,位于今山西永济市蒲州镇。 僧人:和尚、尼姑等宗教人士。 开铺:开张做生意,开店。 只图:只注重,只看重。 买卖:商业活动。 任凭:任由,任凭,听之任之。 牙行:旧时称牙商或经纪人。 利嘴:口才好,善于言辞。 交易:交换,买卖。 不比寻常
长寿庵写经示众十五首 头正自然尾正,眼明不怕面生。 从它赤讳白诔,秋夜月到三更。 【注释】 长寿庵:位于四川成都府新繁县,有唐玄宗赐额的“寿佛院”。写经:指抄写佛教经典。 举:首。 【译文】 只要头正直,身体端正自然就会好,眼神明亮不害怕面对陌生的人。 不要怕别人的批评,也不要怕别人的指责,秋天夜晚明月高悬直到三更。 赏析: 这首诗以“示众”为题,主要讲了做人的道理。 开头两句说,只要做人正直
注释: 四壁幽栖似斗,六时暝坐如僧。 四壁:四周墙壁。幽栖:隐居。像北斗星一样孤独。六时:指日夜十二时辰。暝坐:夜晚坐着。像僧人一样清静。 不管酒徒作闹,从它诗债相仍。 不管:不管他们如何喧闹。作闹:指喝酒作乐的喧嚣声。从它:任凭他们。诗债:因写诗而产生的债务,指债务。相仍:继续不断
诗句:“乍雨乍晴天气,半舟半屋人家。” 译文: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又放晴,天公似乎也心情多变。在这变幻莫测的天气里,一半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小舟,另一半则是隐藏在屋檐下的家人。 注释:该句描述了一种不稳定而多变的天气,以及与之相关的人与物的不稳定性。“乍雨乍晴”描绘了天气的多变和无常,象征着生活中不可预测的变化。“半舟半屋”则形象地描绘了在这种变化中,人们或物的生存状态,既有船也有家
【注释】 出水、未出水:指荷叶。莲叶:荷叶。正去偏来都着:谓荷叶上水珠儿,有时聚集在一起,有时散开,但都是荷叶的一部分。元差:本来如此。 【赏析】 这首小诗是诗人对荷花的赞美之词。全诗用白描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荷花出水和未出水面时的不同形象,同时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 第一句“出水与未出水,莲叶即是荷”,说荷叶在荷花未露出水面之前,就已长在荷叶之上;在荷花已经露出水面之后,仍紧紧附着在荷叶上面
诗句释义及赏析: - 长寿庵写经示众十五举: 这一句可能是对某个特定情境的描述,"长寿庵"可能是指一个佛教寺庙,而“写经示众”则表明了某种行为或活动,即在庵内教导或展示给公众。这里的“十五举”可能指的是十五个要点或教义。 - 勘破台山婆子: “勘破”在这里可能意味着深刻理解和洞察,“台山婆子”可能是对某个人或者某种行为的称呼,具体含义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 - 打牛不用磨砖:
【注】 长寿庵:地名,位于今浙江天台县。写经:和尚们诵经。示众:向大众宣传。十五举:指《大乘五方便行愿法》中“十五举”。一曰: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智慧”等五种修行方法。 【赏析】 这是一首劝人出家为僧的偈语。偈语开头说土地覆却饭篮,才识和尚一面,意指只有真正了解和尚的人才能出家当和尚。接着用“若许七日来寻,鬼窟捉鬼难骗”两句诗,说明出家做和尚不容易,要想成为真正的和尚
注释:长寿庵的僧人正在写经。 手中雀(指手):比喻僧人手中的经文,经文就像活蹦乱跳,一抬一捺太急。 眼里尘沙拨尽:眼睛看尽世间一切名利、荣辱等世俗之念,像扫去了眼中尘土,使心灵清净。 黄金屑又添入:佛教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在极乐世界里可以享受永恒的幸福生活,所以死后的灵魂会投生到人间,继续轮回转世。这里的“黄金屑”指的是轮回转世时所投生的地方,而“又添入”则是指灵魂重新回到人间后,又会重新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