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
失题 其一 西风官阁别平津,醉酒怀恩一怆神。 举世孤寒皆托命,如公爱养更无人。 诗词赏析: 《失题》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张穆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西风中的官阁分别和醉酒后的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故土的眷恋与对友人的思念。首句“西风官阁别平津,醉酒怀恩一怆神”描述了作者离开家乡,来到西风官阁的场景,以及醉酒后的思乡之情。次句“举世孤寒皆托命,如公爱养更无人”则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孤独无助者的同情
诗句注释 - 白门感旧:指作者在白门(即南京)感受到的旧日情怀。 - 秋来无处不销魂:秋天一到,无论是什么地方都让人感到伤感。 - 箧里春衫半有痕:形容衣服已经破旧了,但仍然保存着春天时的样子。 - 到眼云山随处好:看到眼前的山川风景,无论哪里都觉得美好。 - 伤心耆旧几人存:令人伤心的是,能记得的老人已经不多了。 - 扁舟夜雨时闻笛:夜晚听到船夫吹笛的声音。 - 落叶西风独掩门:秋风中
千里 千里关河七尺身,长年逐食傍风尘。 眼前冠盖谁容我,老去饥寒尚累亲。 智慧不来空拊髀,云山如梦祗凄神。 平生皎日心犹昨,每到穷途愧故人。 译文: 千里之外,是那万里长城,身长七尺,常年在风中追逐食物。 现在看那些高官厚禄的人谁能理解我,我已经老了,连家人都受饥寒之苦。 智慧不能到来,只能空自拍打着大腿,云山如梦般虚幻而让人感到凄凉。 我的心中始终明亮如初,每次走到穷途末路时,都会深感惭愧
【注释】 尊酒:指以酒待客。河干:指黄河之滨。泛梗:泛泛的思绪,浮萍一般漂泊不定。分襟:指分别。每谈:每次交谈。将母志:指侍奉母亲的愿望。劳生:劳苦一生。课耕心:耕种的心情。极目:极目远眺,望眼欲穿。 【赏析】 这首诗是赠别吴白庵而作,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感慨之情。首联“尊酒河干客思沉,风霜晚岁惜分襟”,写在黄河之畔饮酒饯别,朋友的思绪沉沉。风霜已深,晚岁更添伤感,珍惜这短暂的分别时光
诗句释义 1 相见复相见 - 这句表达了频繁的见面和交流,可能是在描述两人之间关系亲密或者频繁的交流。 2. 君心一朝变 - 这里指的是一个人的感情或想法突然改变,可能由于某些原因或者某种影响。 3. 杯酒定人情 - 用酒来定下或确定某种关系或决定,可能是指通过共同饮酒的方式来加深彼此的关系。 4. 身危易恩怨 - 表示处于危险的境地或状态,容易产生或引发恩怨
【注释】 十二月十九日:指冬至日。 曾宾谷:南宋文学家曾几字宾之,号茶山居士,是诗人的好友,官为提举福建路常平等武夷山庙。都转:官名,掌管一方军政事务。三贤祠:旧时以纪念孔子、颜回和子贡而建的祠堂。坡公:苏轼,字子瞻。 使君手写玉局像:指苏轼被贬惠州,曾过江西。 官閤:即官府。高张神采王:形容神采飞扬。 生日如逢景祐年:苏轼生于公元1037年,景祐元年是公元1034年。 酒脯香花列供养:苏轼生日
《题画为友人作·其一》是清朝诗人汪中的作品。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熏炉香尽烛成灰,薄薄春衫半臂开。 翻译:熏炉里的香已经燃尽,蜡烛也燃烧成了灰烬,我穿着薄薄的春衫,只解开了一半。 注释:熏炉:一种用于焚香的器具;半臂:指穿着的衣物较单薄。 独坐沉吟凭绿绮,青牛帐底梦初回。 翻译:独自坐着沉思,手中拿着绿色的琴弦;在青色的牛车帐篷里,我仿佛回到了梦境之中。 注释:绿绮:指绿色的琴弦;青牛帐
【注释】宫词:宫廷中的诗。侵:沾湿。春日:春天的早晨。上阶:走上楼梯。自调鹦鹉语:自己学说鹦鹉的话,这里指鹦鹉学人说话。花下立多时:在花下站了很长的时间。【赏析】《宫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创作的一组描写宫中生活、反映宫女情感的诗歌。本诗为第一首。 晓露侵帘湿,春日上阶迟。 自调鹦鹉语,花下立多时。 注释解释: - 晓露侵帘湿:清晨的露水打湿了帘子。 - 春日上阶迟:春天的太阳升得慢
注释: 上书:指给皇帝的奏章。仓公:汉代董仲舒,字子明,汉武帝时为博士,因直言进谏被免职,隐居于阳谷县(今山东聊城阳谷),后得汉武帝召见,官至太中大夫、江都相、胶西王相、丞相,封侯,号“通邑君”。他著有《春秋繁露》,其中《五行对》一文提出“五行”之说。董祀:指东汉董永。董祀与七仙女私通,七仙女欲嫁董永,但其父不许,七仙女遂化作双飞鸟而去。董永卖身葬父,天帝为之感动,允许董永与七仙女成婚
【赏析】 “孤馆寒梅发,春风款款来。”起句点明题意:在荒凉的旅馆里,一株梅花率先开放了。“孤馆”,点出诗人当时的处境——流落异乡;“寒梅”点出季节——早春。一个“发”字,不仅表明了时令,而且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顽强生长的精神,为全诗定下了基调。“故园花落尽,江树一枝开。”后两句写景,以反衬前两句,表现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故园”指自己的故乡,“花落尽”是说故乡的花已经凋谢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