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九思
雪里寒泉喷薜萝,幽人于此可高歌。 骊山底事融阴火,却与三郎浴翠娥。 题解: 本诗描绘了雪中的泉水喷薄而出的景象,以及一位幽居者在此欢歌的场景。同时,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感慨。首句写雪中泉水喷薄而出的壮观景象;次句通过“幽人”一词引出诗人本人;第三句以“骊山底事”引发对历史上某些事件的联想;末句用典故回应前文,抒发作者的情感。 注释: 1. 喷薜萝:指雪水冲击着草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山馆无人日日开”的意思是:山馆中没有主人,天天有人开门开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山馆中没有人住着,每天有人来打开门窗。诗人在山中建馆,是因为他厌倦了尘世的喧嚣,想寻求一处清静之地。而“无人”二字更是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岩深林密晓猿哀”的意思是:岩洞深邃
在宝晋斋中,春日漫长,宫砚上的墨痕依旧散发着香气。 译文: 在宝晋斋中,春天的阳光温暖而漫长,曾经用过的宫廷砚台上的墨迹仿佛还残留着香气。海棠花盛开,黄鹂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此刻,我正站在兰亭前,不知已经写了多少行字。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米元章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书法艺术的赞美
水晶宫里人如玉,窗瞰鸥波可钓鱼。 水晶宫:形容水清澈明澈,如同宫殿般晶莹剔透。 人如玉:形容人像玉石一样温润、细腻。 窗瞰鸥波:从窗户俯瞰江上的鸥鸟。 可钓鱼:可以钓鱼了。 秀石疏林秋色满,时将健笔试行书。 秀石:美丽而精致的石头,这里指画中石头的质感。 疏林:稀疏的树林。 秋色满:秋天的气息弥漫在四周。 时将健笔:时常要用好笔(书法)来书写。 试行书:尝试写书法。 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梦中的一段经历。他梦见自己乘着西风扶摇直上九万里,到了月轮如银的地方。这时他感到寒气袭来,身上生起了粟粒般的疙瘩,但他仍然挺立在西风中,好像与秋毫一样,挂影于高空。 诗的开头两句“月色如银满碧空”,描写了诗人所处环境的特点。这里的天空高旷无垠,月亮皎洁明亮,银光洒满整个大地。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开阔、宁静的感觉。诗人用“如银”来形容月光的清澈透明,用“满”字表现了月光之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时,要求考生能根据诗中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诗意。题光孝寺讷无言长老所藏宇南画龙,意思是说:道人画的龙,真可谓龙得其神、妙绝人间;上京清暑朝初退,太液池边看雨时,意为:到上京避暑的时候刚刚结束,在太液池边观赏细雨,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赏析:首句“道人画龙”,是说画家画的龙,真可谓龙得其神。这两句写景,渲染了一种静谧的气氛。 【答案】 (1)
注释: 君:您。怯暮暮:害怕日暮时分。御沟波暖绿粼粼:御河上的水波温暖,绿色闪烁着光泽。 城南牡丹大如斗:城南的牡丹花开得很大,可以和斗一样相比。马上葡萄能醉人:马背上的葡萄甜美可口,让人陶醉。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金华美景的诗。首句以“君到金华怯暮暮”起兴,表达了诗人对王止善入京时的关切与期待;接着以“御沟波暖绿粼粼”描绘了春日御河的美丽景色;然后以“城南牡丹大如斗
【注释】: 苏文忠:苏轼。天际乌云卷九首,指宋神宗因对王安石变法不满,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苏东坡也随迁,在黄州居住了三年,故称“天际乌云”。 鼓瑟湘灵:相传舜南巡时死在苍梧之野,葬于江南洞庭之滨。后人因以“鼓瑟湘灵”喻指舜帝。 不堪论:无法再谈论。 遥知旧赐宫袍锦,双袖龙钟总泪痕:意思是远远地想起皇帝以前赏赐的官服上绣有云纹和龙纹的锦袍,如今却只能穿着这种官服
【注释】 1. 题雪泉三首:作者有《题雪泉》诗,此为组诗。 2. 山中:指山中的溪涧或泉水。清如许:清澈得可以和什么相比。如许,如此,这样。 3. 石矶:在山崖上突出的石块。碧湍:青色急流的江水。碧,青色的。湍,急流的水。 4. 瑶池: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归较晚,归来的时间晚了。 5. 九霄:天空的最高处。骑鹤: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仙禽。不禁寒:忍受不了寒冷。 【赏析】
【注释】 绿杨:杨柳。袅袅:柔美的样子。流苏:帘上的流苏,古代的一种帘饰,用彩色羽毛或丝织品等编织而成,下垂为流苏状。薰风:指暖风,这里指春风。看生成:指楼阁中新柳生芽。看生成:指楼阁中新柳生长。 【赏析】 《初夏即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作。此诗描写了诗人在初夏时节游春的情景。首句写初夏时雨后的景色;二句写兰汤洗浴后的惬意;三、四句写楼中新燕筑巢、嫩柳生枝。全诗语言平易清新,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