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光敏
【注释】 千尺峡:太华山北峰东侧的峡谷。 峭壁:陡峻的山崖。 岩窦:岩穴,岩石形成的洞穴。 窈冥:深远幽暗。 天矫:高飞盘旋的样子。 蛇龙:指蜿蜒曲折的山峦。 鼯鼬(wú ǒu):一种猛兽。传说中能喷出毒雾。 侧闻:侧耳倾听。 天籁:天上的乐声。 秋旻(mín):秋天的天空。旻,天空。 清昼:晴朗的天气。 白帝:神话中主掌人间事物的神。 觞:敬酒。 琼台:神仙居住的地方或仙境。 翠葆:青翠的树冠
【注释】 1. 三峰信灵造:三座高峰,是神仙创造的。 2. 司寇冠:官服。这里指太华山。 3. 磊砢不尽泄:形容山峰高耸,山石嶙峋,难以攀登。 4. 蚴蟉复北盘:指山峰曲折,环绕在北边。 5. 结空出瑶几:指山峰高耸入云,好像从空中伸出的琼台瑶阶。 6. 香炉寒:香炉峰,在今陕西华阴县南。 7. 大道望如发:指从山顶看下去,道路就像一根头发那么细,可见其高耸。 8. 我行采山荪
【注释】 侵晨:早晨。太华,山名,在今陕西省渭南县北。岧峣:高峻。凌变:犹变化。寒温:指气候。殊昏旦:指日出日落。亭亭:形容鹤鹳直立的样子。游尘,游子。微缕,细微的云气。求,寻求。沔汉:泛指长江汉水一带。海涛:大海汹涌澎湃的景象。青池,即华池。屈原《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yǐ)以舟。”此处以喻指太华山。濯缨,洗帽子上的长缨。三叹:三次叹息。 【赏析】 此诗写登临太华山南峰所见所感
【解析】 此诗首联写登华山之始,意在强调诗人的登山意志。颔联写登高险道,表现诗人的畏难情绪。颈联写山中奇景,突出山之险峻。尾联写无人迹,抒发了对幽美的珍惜之情。 【答案】 示例:登太华山·擦耳崖 振衣更南登,诡状乃非一。 蚁行缘危栈,逡巡皆股栗。 侧身长甐耳,茹趾妨啮膝。 吹径乾松花,滴空熟崖蜜。 萧摵(xiāo zhōu)无人踪,坐惜幽芳失。 昔闻避世乱,鸡犬喧云日。 劫火烧咸秦,遥慨人代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作答时,注意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即可。“天鸡晓彻扶桑涌”,天鸡:指太阳。扶桑:传说中的日出之地,也指神话中的三足金乌(太阳)。翠辇:用绿松木装饰的车子。玉井:井水清澈如玉。莲花、玉井:暗喻诗人所居的青冥台。“拟向青冥销永夏,莲花玉井竟如何”,拟:打算。销:消解。青冥:青天之上,指华山之巅。莲花:华山上的莲花峰。 【答案】
柴门 柴门无暑气,清兴发今朝。 山雨乍连夜,溪流初断桥。 秫田争乳雀,风柳厌鸣蜩。 便拟褰裳去,轻泥涨未消。 注释: - 柴门:用柴草搭建的门,通常指农家的简陋住所。 - 清兴:清新的兴致。 - 山雨乍连夜:突然的山雨降临了,时间似乎在夜晚。 - 溪流初断桥:溪流被大雨冲断了桥梁。 - 秫田:种植高粱的田地。 - 乳雀:孵化中的小鸡。 - 风柳:随风飘动的柳条。 - 鸣蜩:蝉鸣。 -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潼关的诗。以下是逐句释义: 1. "连山觅路纵横断,粉堞当空结构牢":潼关周围群山环绕,道路纵横交错,如同一条坚固的长龙。城墙上的砖石被涂成白色,显得十分坚固。 2. "万里河流蒲阪动,九天秋色岳莲高":潼关附近的黄河水流湍急,仿佛在蒲阪地区掀起了惊涛骇浪。而站在高处观看,那巍峨的华山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高耸入云。 3. "燕齐无计挠秦帝,关陇频闻唱《董逃》"
携手河桥怅去尘,历山遥望柳条春。 讼庭尚有南冠客,莫向燕台思故人。
我从华阴来,秋怀苦凄怆。 一登十八盘,嗒焉如尽丧。 手拂岫幌开云关,峰峦变灭无停状。 狸狌啸雨猿昼啼,咫尺但愁失归向。 苍藤幂历穿危栈,高下冥迷那得辨。 石棱涧道仅数寻,渭水秦山几回转。 举头忽讶青天开,垣屋鳞鳞缀晴巘。 长松挂壁森蓬藋,细雾缘扉袅烟篆。 吁嗟青柯坪,壮观真崔巍! 三峰高造天,于我何有哉? 安得巨灵咆哮重擘裂,二十八潭倾帝台。 手挽铁船入天汉,仰攀十丈莲花开。 回头却笑羡门子
高堂邃宇人罕过,锦囊高挂珊瑚柯。 乍闻人响轩勇气,空中跳踯常傞傞。 何来宾从皆秃袖,入门豪气声欢呵。 服膺拳拳疑印绶,朝餐废箸犹摩挲。 三尺宝床正中设,郑锦齐缕金盘陀。 两鹑出囊已脱手,盛怒似欲寻干戈。 朱目绀趾岂得辨,疾如激水旋双涡。 注目良久三叹息,为官为私理则那。 戕伐固皆尔俦类,崇朝百姓何足多? 磔毛啄血供一笑,谁当与尔同痒疴? 瞥然一败竟菹醢,争如《朱鹭》传铙歌。 田中偃鼠饫草实